[实用新型]一种蓝牙耳机充电座、蓝牙装置及其行车记录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62409.6 | 申请日: | 2013-07-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2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 发明(设计)人: | 杨秀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秀峰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G07C5/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8 | 代理人: | 刘显扬 |
| 地址: | 551300 贵州省黔南布***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牙 耳机 充电 装置 及其 行车 记录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码产品,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蓝牙耳机充电座、蓝牙装置及其行车记录仪。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交通工具的普及,人们在驾驶汽车时也正在使用越来越多的电子设备。例如,移动通信终端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在驾驶汽车时打电话会带来一定的不安全的因素。所以,现在人们都习惯于在驾驶汽车时使用蓝牙耳机来接听或打出电话,尽量减少安全隐患。一般来讲,蓝牙耳机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其进行充电。而现在的蓝牙耳机充电器、特别是车载式的蓝牙耳机充电器的体积通常较大,且多数为独立的充电器。这使得在对蓝牙耳机充电时不仅占用较大的空间,而且需要额外的操作(例如,将蓝牙耳机连接在充电器上),使用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体积较大、使用较为不便的缺陷,提供一种体积较小、使用较为方便的一种蓝牙耳机充电座、蓝牙装置及其行车记录仪。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蓝牙耳机充电座,包括用于放置蓝牙耳机的充电座本体,所述充电座本体表面设置有一与所述蓝牙耳机外形相适配的、用于充电时放置所述蓝牙耳机的凹陷;所述凹陷包括与所述蓝牙耳机使用时放入使用者耳朵部分相适配的第一凹陷和与所述蓝牙耳机的主体部分相适配的第二凹陷;所述第一凹陷和所述第二凹陷在水平面相互连接以形成所述蓝牙耳机的水平投影形状;所述第一凹陷向所述充电座本体内部深入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陷的深度;所述充电座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本体侧面的、用于充电时连接外部电源的充电接头。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充电座本体内且突出于所述第二凹陷外表面的、用于与设置在所述蓝牙耳机主体上的两个第一充电连接片接触的第二充电连接片;所述第二充电连接片分别与所述充电接头的两个电源输入端连接。
更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充电座本体内部、位于所述第二凹陷内表面的永磁体。
更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座本体还设置有便于放置或取出所述蓝牙耳机的缺口。
更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接头是USB标准接头,所述充电座通过USB接口对所述蓝牙耳机充电。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蓝牙装置,包括用于放置蓝牙耳机的蓝牙耳机充电座和蓝牙耳机,所述蓝牙耳机充电座是上述的蓝牙耳机充电座,所述蓝牙耳机包括使用时放入使用者耳朵部分和主体部分,所述蓝牙耳机还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主体部分外表面的、与设置在所述蓝牙耳机内部且为其供电的电池连接的第一充电连接片;所述两个第一充电连接片在所述蓝牙耳机放入所述所述蓝牙耳机充电座时分别与所述第二充电连接片接触。
更进一步地,所述蓝牙耳机主体部分内部还设置有片状的铁片。
更进一步地,所述铁片固定或粘接在所述蓝牙耳机主体部分内表面。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行车记录仪,包括用于实现取得车外图像并存储的行车记录单元,所述行车记录仪还包括通过其设置的一个充电接口连接的蓝牙耳机充电座或蓝牙装置;所述蓝牙耳机充电座是上述的蓝牙耳机充电座或所述蓝牙装置是上述的蓝牙装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蓝牙耳机充电座、蓝牙装置及其行车记录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在上述蓝牙耳机充电座的本体表面设置有放置蓝牙耳机的凹陷,充电时该蓝牙耳机能够放置在其中,与上述充电座的本体重叠,所以不需要额外的空间;同时,在充电座本体的侧面设置的充电接头也使得该充电座可以方便地连接在提供充电电源的装置上,这使得占用空间可以更为灵活,因此,其体积较小;此外,由于凹陷的存在,在充电或放置时只需将蓝牙耳机放入凹陷即可,所以其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蓝牙耳机充电座、蓝牙装置及其行车记录仪实施例中蓝牙耳机充电座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所述实施例中蓝牙耳机充电座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所述实施例中蓝牙耳机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实施例中行车记录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秀峰,未经杨秀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624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用双导线碳刷
- 下一篇:电动抛光机用安全碳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