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轮机的叶轮顶部蜂窝汽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8179.6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574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郭庚普;史洪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锦州新锦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11/00 | 分类号: | F01D11/00 |
代理公司: | 锦州辽西专利事务所 21225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121007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轮机 叶轮 顶部 蜂窝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轮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对叶轮顶部进行汽封的汽轮机的叶轮顶部蜂窝汽封结构。
背景技术
国内多数化肥企业的汽轮机的级间或轴端采用普通的疏齿汽封,部分企业采用可调汽封,两种汽封实质上都是迷宫式汽封。其原理是通过汽封齿尖与轴肩之间的节流,形成膨胀空间来降低蒸汽的压力,从而达到减少漏汽量的目的。试验表明,迷宫式密封会因密封腔的汽流激振,使轴振增加,破坏轴承稳定性,不利于机组的运行。在检修中,为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往往将汽封间隙调至最大标准值,有时甚至超标。汽封间隙大,直接导致了汽轮机级间漏汽量大,降低了级间效率。轴封处的漏汽量大,还导致蒸汽进入轴承箱,使透平油乳化变质,破坏轴承的润滑效果。为此一些厂商在级间或轴端安装一圈蜂窝状的蜂窝带,形成蜂窝汽封,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但是在叶轮顶部的汽封,由于叶轮的外径较大,受结构的限制,现有的技术大多仍然是用疏齿汽封,但是此种结构汽封效果差,且容易产生激振,同时齿尖容易磨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对叶轮顶部进行汽封的汽轮机的叶轮顶部蜂窝汽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汽轮机的叶轮顶部蜂窝汽封结构,包括转轴、叶片,叶片绕着转轴布置形成叶轮,叶轮之间设有环形的隔板,隔板套在转轴外侧,隔板的侧面延伸出一圈环形体,环形体的内圈设有环状的蜂窝带,环状的蜂窝带套在叶轮外侧并与叶片的顶部设有间隙。
所述的环状的蜂窝带为两个以上的圆弧段拼合而成的环状。此结构更加便于蜂窝带的组装拆卸,节省检修时间。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环状的蜂窝带固定在隔板上,便于组装,结构合理;汽封效果好,不易产生激振,同时不易磨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K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为了更简洁的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或说明中某些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但与本发明的主要内容不相关的零部件会有所省略。另外为便于表述,附图中某些零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但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或全部结构。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轮机的叶轮顶部蜂窝汽封结构,包括转轴1、叶片2,叶片2绕着转轴1布置形成叶轮,叶轮之间设有环形的隔板3,隔板3套在转轴1外侧,隔板3的侧面延伸出一圈环形体31,环形体31的内圈设有环状的蜂窝带4,环状的蜂窝带4套在叶轮外侧并与叶片2的顶部设有间隙。
本实施例中环状的蜂窝带4为十个圆弧段拼合而成的环状,每个圆弧段上都设有径向的六边形蜂窝。这样可以将各个圆弧段逐一安装到环形体31上,此结构更加便于蜂窝带4的组装拆卸,节省检修时间。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在环形体31的内圈设有输水槽32,利用蜂窝带4将水珠吸纳住,然后通过输水槽32将收集的水排走,降低了蒸汽湿度,有效地保护叶片2免受水力冲蚀,有利于叶片2的长期安全运行。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的非实质性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锦州新锦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锦州新锦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817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缩空气电力储能系统
- 下一篇:扭矩传递组件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