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犊牛饲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6933.2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35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蒙贺伟;林海;戚江涛;薛令阳;何苗;坎杂;李成松;高振江;李亚萍;刘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河子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5/02 | 分类号: | A01K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2000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犊牛 饲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犊牛饲喂装置。
背景技术
犊牛是牧场的后备力量,是牛群的基础。犊牛饲养技术水平不仅影响犊牛存活率,还直接影响犊牛成年投产后的生产性能是否能够得到正常发挥。因此,抓好犊牛的饲养管理和提高犊牛成活率在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生产能力等各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犊牛饲养,目前主要采用隔离人工饲养,人工饲喂流程主要通过人工将代乳粉与冷却至适宜温度的开水进行混合搅拌,搅拌均匀后通过自然冷却或搅拌冷却至牛食用温度后,装入容器对犊牛进行饲喂。饲喂后,清洗消毒相关饲喂工具。人工饲喂虽解决了犊牛饲喂问题,但由于犊牛期饲养技术要求高,其存在问题也比较突出,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人工饲喂劳动强度大,饲喂效率低;二是人工饲喂受饲喂工技术水平影响较大,易出现饲喂未严格按照“五定”原则进行饲喂的现象,如饲喂搅拌不均匀、饲喂温度控制不精确、饲喂用具清洗不彻底等。
因此,国内外相继开展了犊牛饲喂装置的研究,国外如德国GEA公司开发的犊牛饲喂机,其分为可脱机独立运作和可与DairyPlan C21联机工作两大类,该装置可通过编程适应操作者的操作要求。其常乳加工的方法为适温的水与粉状饲料同时投进搅拌桶中进行搅拌均匀后,识别犊牛进行投喂。但其每次的加工量仅能满足一头犊牛的饲喂量。国内开展的研究主要通过采用搅拌装置实现代乳粉与水的搅拌,并通过给料装置将定量的水乳混合物注入犊牛饲槽中,该装置实现了饲喂物料的混合搅拌,但其饲喂均按照同等水平进行饲喂,饲喂前需先进行饲喂量的调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解决犊牛饲喂中的精确配比投料、精准温度及质量控制等问题,实现犊牛饲喂的常乳加工、个体牛只识别、计算给料量、定量按需饲喂的犊牛饲喂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其特点: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上设有代乳粉给料装置、常乳加工装置、水加热装置、吸吮器、识别器和单片机,所述的代乳粉给料装置由全面式叶扇装置、 料仓、步进电机构成,常乳加工装置设在代乳粉给料装置下方,并与代乳粉给料 装置连通,常乳加工装置由搅拌桶、搅拌器、搅拌桶进水管、搅拌电机构成,搅拌桶进水管与进水管连通,连通管上设有电磁阀,搅拌桶下设有与吸吮器连接的连接管,连接管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的水加热装置设在搅拌桶的侧方,由加热器、加热水桶和出水管构成。
上述的机架上设有识别器,所述的识别器设在搅拌桶侧方。
上述的机架上设有设有加热水桶,所述的加热水桶内设有加热器,搅拌桶的进水管与加热水桶连通,水加热装置设在搅拌桶的侧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多技术集成完成犊牛饲喂的定量、定温及定量饲喂技术问题,实现犊牛饲喂的自动化,降低饲喂劳动强度,提高了饲喂效率,采用步进电机与全面式叶扇装置的驱动及执行方式,有效提高了给料装置给料可靠性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为本发明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示中,1为机架,2为行走轮,3为加热器,4为加热水桶,5为全面式叶扇装置,6为步进电机,7为料仓,8为单片机,9为搅拌桶,10为识别器,11为吸吮器,12为搅拌器,13为吸吮器连接管,14为搅拌电机,15为搅拌桶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照附图,本实施例包括机架1、行走轮2,所述的机架1上设有识别器10、代乳粉给料装置、常乳加工装置、水加热装置、吸吮器11和单片机8,所述的代乳粉给料装置由全面式叶扇装置5、料仓7、步进电机6构成,常乳加工装置设在代乳粉给料装置下方,并与代乳粉给料装置连通,常乳加工装置由搅拌桶9、搅拌器12、搅拌电机14、搅拌桶进水管15构成,搅拌桶进水管15上设有电磁阀,搅拌桶9下设有与吸吮器11连接的连接管13,吸吮器连接管13上设有电磁阀,所述的水加热装置在搅拌桶9的侧方,加热水桶4内设有加热器3。所述的识别器10设在搅拌桶9上部的机架1上,所述的单片机8分别与识别器10、电磁阀、搅拌电机14、步进电机6和加热器3电连接来完成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河子大学,未经石河子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69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氟化氙气相刻蚀阻挡层的方法
- 下一篇:从油茶皂素中分离的化合物的抗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