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辅助转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6820.2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2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白云飞;张永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00 | 分类号: | B60R1/00;B60Q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谢亮;杜荣贞 |
地址: | 1000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辅助 转向 系统 | ||
技术背景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行车安全辅助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辅助转向系统。
背景技术
很多人以为,要消除视线死角即盲点,应尽量把左、右后视镜往外调或往下调。这样做根本不可能消除盲点,有可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正常的驾驶人员在仅转动眼球而不回头的情况下,约可以看到前方左、右200°的范围,换句话说,还有约160°是看不见的。要靠几片片小小的镜子就涵盖这剩下的160°,实在太“强镜所难”了。事实上左、右后视镜再加车内后视镜,只能再提供额外约60°左右的可视范围,那么这剩下的100°就是我们常说的盲点。这就是我们在驾驶中需要回头去看盲点的原因。虽然有很多新车都配备了双曲率后视镜,但这不过是把左、右后视镜的视角范围再加大一些,仍无法完全涵盖所有的区域。另外,由于车身设计的缘故,反光镜所能提供给我们的视觉范围还会有并线盲区。
为了消除行车过程中的盲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后视镜制造及设置、安装其他一些辅助装置等方面进行解决这些盲点问题,以减少由此引起的行车安全事故事件。尽管如此,但目前为止,市场上还是没有一款能真正帮助开车人员提高车辆在转向或并线时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判断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提到的技术问题,提高驾驶人员在转向或并线时对各种突发情况的判断,便于使他们能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以确保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等在转向或并线时的安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辅助转向系统,该系统包括安装在车体外部的外后视镜,所述外后视镜上装有摄像头,其通过线缆分别与图像处理装置和主控制器连接,所述图像处理装置通过线缆与数据处理装置连接,所述数据处理装置通过线缆与所述主控制器连接,所述主控制器通过线缆分别与显示装置、报警装置连接。
所述摄像头采集图像信息,并将图像信息传送给图像处理装置进行图像处理;图像处理装置将处理后的图像信息传输给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接收图像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数据信息传输给显示装置和主控制器;显示装置接收数据信息,并将其以图像形式显示出来,以方便驾驶员及时查看当前路面信息;主控制器接收数据处理装置传输的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后将信息传送给报警装置;所述声光报警装置接收主控制器的报警命令,做出声光提示。
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还安装有无线传输装置,所述无线传输装置可接收主控制器传输的信息,并将其信息传送给其他装置;无线传输装置也可以接收其他装置传输的无线信息,并可将无线信息传输给主控制器,经主控制器处理,可传输给数据处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处理后的数据信息传输给显示装置,因此,显示装置也可以显示除摄像头传送的信息之外的其他信息。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还安装有距离判别装置,用于判别车体与前方车辆的距离,并将信息传输给主控制器,经主控制器处理后传输给显示装置和/或声光报警装置。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图像处理装置、数据处理装置、主控制器、显示装置、报警装置、无线传输装置及距离判别装置中至少一个安装在车体内部。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摄像头安装在外后视镜的远离车体的一端,这样可以最大程度获取转向侧的前方路况,且对外后视镜的干扰最小,随着方向盘旋转角度监测同向路况。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摄像头为过广角红外摄像头。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摄像头与转向驱动电机连接,驾驶人员通过驱动电机可控制摄像头转动,从而可在显示装置上显示不同方位的图像信息,以便更好的帮助驾驶人员判断路面信息。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转向驱动电机为步进电动机。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步进电动机为混合式步进电动机。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显示装置为液晶显示屏。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外后视镜镜片采用半透电子防炫目镜片。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图像处理装置为单片集成图像处理器。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报警装置为声光报警装置。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声光报警装置包括蜂鸣器和闪光灯。
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声光报警装置包括语音提示装置和闪光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682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刀密封装置及干混砂浆搅拌机
- 下一篇:数控抛光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