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烧稻壳的锅炉中稻壳灰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5785.2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6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郭少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光明槐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21/02;B01D53/00;F23J15/00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娄尔玉 |
地址: | 238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烧 稻壳 锅炉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尘收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烧稻壳的锅炉中稻壳灰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产量最大的农作物。当前全世界稻谷总产量近6亿吨,而我国总产量约2亿吨。稻谷中,稻壳约占20%。我国的稻壳资源虽然非常丰富,但目前的利用率非常低。在农村稻壳被用于牲口饲料,但由于其营养成分含量很低,再加上稻壳表面被木质素致密覆盖,将粗纤维紧紧包围住,所以牲口摄入总消化率只能达到5%—8%。因此稻壳大部分作为废物丢弃或用作低级燃料,这不仅污染环境,而且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城镇大米加工厂,大量的稻壳堆积,利用率也非常低,绝大部分都被直接焚烧。由于稻壳中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稻壳很难燃烧充分,所以除了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之外,还同时产生大量的粉尘。
目前,稻壳发电的技术日趋成熟,发电项目目前在国内已经推广开来,稻壳已经由废弃资源变成了生物能源。但是稻壳发电,会留下大量的稻壳灰,这些稻壳灰的堆积又造成了新的污染和资源浪费。再者,在企业内部利用稻壳燃烧锅炉,含有稻壳灰的粉尘也直接排放到大气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好的燃烧稻壳的锅炉中稻壳灰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燃烧稻壳的锅炉中稻壳灰回收系统,包括锅炉、沉降烟筒、吸附烟筒及吸附风机,所述沉降烟筒的顶端和吸附烟筒的顶端连通,所述沉降烟筒的下部连接至锅炉的出烟口,所述吸附风机连接至吸附烟筒的下部,所述吸附风机一端通过吸附管道连接至吸附烟筒,另一端经减速器连接有电机,在所述沉降烟筒内设有喷淋管,所述沉降烟筒底部通过出口槽连接至稻壳灰沉淀池,所述出口槽与稻壳灰沉淀池之间设有初步沉淀槽,所述初步沉淀槽设有一个以上,各初步沉淀槽之间通过一缺口依次相连通,所述喷淋管经水泵连接至稻壳灰沉淀池,稻壳灰沉淀池中的上清液重新回到沉降烟筒用于稻壳灰的沉降。
所述缺口位于初步沉淀槽的槽壁上部,经初步沉淀槽沉淀后上部的液体再流入稻壳灰沉淀池进行沉淀。
所述沉降烟筒和吸附烟筒垂直设置于地面上。
所述稻壳灰沉淀池和初步沉淀槽位于地面以下。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采用沉降法处理稻壳灰,效果好,无污染,整个系统没有污染物的排出,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稻壳灰沉淀池和初步沉淀槽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燃烧稻壳的锅炉中稻壳灰回收系统,包括锅炉1、沉降烟筒2、吸附烟筒3及吸附风机4,沉降烟筒2的顶端和吸附烟筒3的顶端连通,沉降烟筒2的下部连接至锅炉1的出烟口,吸附风机4连接至吸附烟筒3的下部,吸附风机4一端通过吸附管道5连接至吸附烟筒4,另一端经减速器6连接有电机7,在沉降烟筒2内设有喷淋管8,沉降烟筒2底部通过出口槽9连接至稻壳灰沉淀池10,出口槽9与稻壳灰沉淀池10之间设有初步沉淀槽11,初步沉淀槽11设有一个以上,各初步沉淀槽11之间通过一缺口12依次相连通,喷淋管8经水泵连接至稻壳灰沉淀池10,稻壳灰沉淀池10中的上清液重新回到沉降烟筒2用于稻壳灰的沉降。缺口12位于初步沉淀槽11的槽壁上部,经初步沉淀槽11沉淀后上部的液体再流入稻壳灰沉淀池10进行沉淀,沉降烟筒2和吸附烟筒3垂直设置于地面上,稻壳灰沉淀池10和初步沉淀槽11位于地面以下。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光明槐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光明槐祥工贸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57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环梯度磁场磁选机用漂洗装置
- 下一篇:环保冷饮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