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束空穴管道清洗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5765.5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7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吴献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献策 |
主分类号: | B08B9/032 | 分类号: | B08B9/032 |
代理公司: | 大庆禹奥专利事务所 23208 | 代理人: | 朱士文;杨晓梅 |
地址: | 163000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束 空穴 管道 清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清洗装置,具体说是一种集束空穴管道清洗器。
背景技术
管道使用久后,内部容易结垢,很难清理,现有的管道清理装置,多为在管道外部伸入管道内部对内部垢层进行清理,这样清理只能清理到距离管口较近处的垢层,无法对较长的管道进行清理,达不到清理效果。
集束空穴清洗是在清洗器放入管道后, 在压力水源的推动下自动旋转快速向前移动,由于积垢的阻挡,高强度合金狭窄的缝隙间水流骤然加速,同时出现急速旋转的涡流,形成了连续移动的低压区,这个区域的流水始终处于汽化状态,由此产生细微气泡,有迅速被压缩直至崩裂。瞬间激射出强 力的微射流,当微射流冲击到垢质表面时,空穴泡破裂,产生超声波、微射流和激波冲击在垢质表面或其附近形成高压区,由于空穴泡破裂时产生极强的应力集中,无数的微射流汇聚成冲击波, 彻底击碎管道内壁表面的垢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利用集束空穴全管路清洗管道,结构简单,清洗方便,并且能彻底清除管内壁的垢层的集束空穴管道清洗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集束空穴管道清洗器,由清洗器主体、第一合金箍及第二合金箍构成,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改进清洗器主体为两端为圆锥形的筒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第一合金箍及第二合金箍环于清洗器主体外部;清洗器主体上及第一合金箍上设有孔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清洗器主体的两个端头锥底周长均大于清洗器主体的筒周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二合金箍的纵剖面为梯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清洗器主体及第一合金箍上的孔洞不少于一个。
本实用新型经过上述技术改进,达到了如下有益效果:清洗效果好,运用流体力学中的“空穴效应”和动力学中的“扭曲力”原理在清洗过程中产生强力微射流、冲击波和强大的扭曲力,对油垢、化学垢、水垢等多种垢质都能进行彻底清洗,特别对强碱三元复合驱堵塞严重大口径长距离外输油管线的清洗更适合 ;清洗速度快;清洗行程长;通过力强,可缩性大;清洗范围广,安全可靠,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集束空穴管道清洗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束空穴管道清洗器纵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集束空穴管道清洗器,由清洗器主体1、第一合金箍2及第二合金箍3构成,所述的清洗器主体为两端为圆锥形的筒状高分子材料的结构,第一合金箍2及第二合金箍3环于清洗器主体1外部;清洗器主体1上及第一合金箍2上设有孔洞4。
所述的清洗器主体1的两个端头锥底周长均大于清洗器主体1的筒周长。
所述的第二合金箍3的纵剖面为梯形。
所述的清洗器主体1及第一合金箍2上的孔洞4不少于一个。
所述的清洗器主体1内部可安装可移动低频率信息电子接收器5,外部安装配套使用的低频信息电子发生器6。
低频率信息电子接收器和低频信息电子发生器用于发送信号寻找清洗器的准确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献策,未经吴献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57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低挤压力的模具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气体清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