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速列车风洞试验用模型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5613.5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42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单希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04 | 分类号: | G01M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列车 风洞试验 模型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洞试验辅助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速列车风洞试验用模型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铁路机车车辆,特别是高速列车,在运行中受到空气相对流动作用,产生阻力,机车车辆周围的气压和气流也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在列车通过隧道和列车相对开行(会车)时,这种气流作用会更加明显。为此,必须进行列车的气动力学的研究,研究的主要手段是采用风洞试验。比例模型放置在试验段的试验平台上,试验时测定列车风阻力、列车周围气场和流场等。
在高速列车进行风洞模型试验时,模型需要支撑在测力天平上,而不是用车轮支撑在轨道上。支撑天平的支架系统必须在满足稳定支撑整个系统的同时,对流场干扰做到最小。现在常规的高速列车风洞试验用模型的支撑方式是将60-80mm直径的圆柱竖立于地板上,用该圆柱支撑着一个平台,平台上面安置有测力用的天平,天平上面放置模型。当模型在风场中受力产生变化时,天平将测出其所受之力。由于此圆柱尺度过大且位于模型中心,严重堵塞了列车腹部流动,使得流场模拟不真实。由于此圆柱为单点支撑,模型长度在3米左右,在模型受到气动载荷时严重抖动,使得试验数据受到严重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方便、稳定性高、对流场干扰少的高速列车风洞试验用模型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速列车风洞试验用模型支撑装置,设在试验用钢轨上,该装置包括模型支杆、天平安装平台及天平,所述的模型支杆共设有4~8根,沿模型车轮前后连线方向均布在钢轨上,所述的天平安装平台固定在模型支杆上,所述的天平设在天平安装平台上。
所述的模型支杆的数量优选6或8根。
所述的模型支杆的直径不大于模型车轮的宽度。
所述的天平安装平台位于模型外包络面之内。
通过天平的受力情况反应模型受风洞影响的情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结构简单、制造方便。
(2)将大直径单点支撑变为小直径多点支撑,且分布于车轮前后连接线上。这将使得支撑装置位于车轮的尾迹区内,让开了腹部主要流动区,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腹部流动的真实性。
(3)由于改单点支撑为分布式多点支撑,模型在风场中的稳定性大为改善,更加保证了试验数据的准确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天平,2为天平安装平台,3为模型支杆,4为钢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高速列车风洞试验用模型支撑装置,如图1、图2所示,设在试验用钢轨4上,该装置包括模型支杆3、天平安装平台2及天平1,模型支杆3共设有4~8根,沿模型车轮前后连线方向均布在钢轨4上,天平安装平台2固定在模型支杆3上,天平1设在天平安装平台2上。其中,模型支杆3的数量优选6或8根。模型支杆3的直径小于等于模型车轮的宽度。天平安装平台2位于模型外包络面之内。
通过天平1的受力情况反映模型受风洞影响的情况。
本实施例中,将大直径单点支撑变为小直径多点支撑,且分布于车轮前后连接线上。这将使得支撑装置位于车轮的尾迹区内,让开了腹部主要流动区,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腹部流动的真实性。由于改单点支撑为分布式多点支撑,模型在风场中的稳定性大为改善,更加保证了试验数据的准确可靠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56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冲洗阀装置的座便器
- 下一篇:一种铝镁合金丝覆丝流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