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化硅陶瓷镀锌电加热保护套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5302.9 | 申请日: | 2013-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2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赵光华;张汉义;李秋南;王惠民;高丽华;黄涛;陈鹏;赵涛;刘芳;阳白梅;李红梅;刘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丹江口弘源碳化硅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44 | 分类号: | H05B3/44;F27B14/06;F27B14/14;F27D11/02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王健 |
地址: | 442700 湖北省十堰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碳化硅 陶瓷 镀锌 加热 保护 套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套管,尤其涉及一种碳化硅陶瓷镀锌电加热保护套管,属于电加热镀锌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镀锌(galvanizing)也叫热浸锌和热浸镀锌:是一种有效的金属防腐方式,主要用于各行业的金属结构设施上,是将除锈后的钢件浸入500℃左右熔化的锌液中,使钢构件表面附着锌层,从而起到防腐的目的。近年来随高压输电、交通、通讯事业迅速发展,对钢铁件防护要求越来越高,热镀锌需求量也不断增加。
在早期的热镀锌设备中,加热锅一般采用的是铸铁锅,加热方式采用的是燃煤或者发生炉煤气,铸铁锅镀锌的对镀锌件的产品质量影响很大,而且很容易被腐蚀后漏锌,另外燃煤或者发生炉煤气对环境的影响也很大,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传统的镀锌加热模式会被淘汰,逐渐被电加热取代。电加热镀锌模式分为内加热及外加热模式,尤其以内加热模式能实现镀锌槽的大型化、且能源利用效率更高,电内加热保护套管因此成为了必备元件。目前市场上使用的内加热保护套管有金属管以及碳化硅管,但是现有的内加热保护套管大多导热效率不高,容易和锌液发生侵润和反应,使得锌液的损耗较大,而且使用寿命较短,所生产的镀锌件产品质量不高。
如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 2340144Y,公告日为:1999年9月22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热浸镀行业,能直接加热镀锌锅内锌液的热镀锌用高效内加热器,由于在电加热管与外套管,即复层耐锌蚀合金管之间加入一种导热体,可使电加热体发出的热量迅速导出并传入锌液中,因此在加热体的工作温度低于950摄氏度的前提下,其表面负荷仍可取到 的高值。该装置的缺陷在于:导热效率不高,容易和锌液发生侵润和反应,使得锌液的损耗较大,所生产的镀锌件产品质量不高,使用寿命较短,不利于大规模广泛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镀锌电加热保护套管导热效率较低,容易和锌液发生侵润和反应,使用寿命短,镀锌件产品的质量不高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导热效率高,不会和锌液发生侵润和反应,使用寿命长,镀锌件产品质量高的一种碳化硅陶瓷镀锌电加热保护套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碳化硅陶瓷镀锌电加热保护套管,包括套管本体,套管本体放置在炉体上开设的套管放置孔内,所述套管本体的轴心上开设有套管内孔,套管本体的底端为盲端,套管本体的底端中心开设有半球形的定位孔,定位孔与位于炉体底部的底部定位块相配合。
所述套管本体由碳化硅砂、金属硅粉、超细粉以及结合剂混合制成。
所述套管本体沿轴向上的一侧为半圆柱形,另一侧为方柱形。
所述套管本体的上端设置有缺口,上部压紧装置通过缺口将套管本体压紧在套管放置孔内。
所述套管内孔的内部安放有电加热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在套管本体的轴心上开设有套管内孔,套管本体的底端中心开设有半球形的定位孔,套管本体放入套管放置孔内时,定位孔落在定位块上并起到定位作用,套管本体沿轴向上的一侧为半圆柱形,另一侧为方柱形,管壁较薄,导热效率高,与原有的方形结构相比热效率提高20%以上。
2、本实用新型全部采用碳化硅特种陶瓷耐火材料,具有耐高温、耐冲刷、抗氧化性能、抗金属腐蚀、导热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特点,而且不会和锌液发生侵润和反应,能够有效提高镀锌件产品的质量,并降低了产品单位能耗以及锌液的损耗,便于大规模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断面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状态图。
图中:套管本体1,套管内孔2,定位孔3,炉体4,锌液5,套管放置孔6,电加热管7,上部压紧装置8,底部定位块9。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碳化硅陶瓷镀锌电加热保护套管,包括套管本体1,套管本体1放置在炉体4上开设的套管放置孔6内,所述套管本体1的轴心上开设有套管内孔2,套管本体1的底端为盲端,套管本体1的底端中心开设有半球形的定位孔3,定位孔3与位于炉体4底部的底部定位块9相配合。
所述套管本体1由碳化硅砂、金属硅粉、超细粉以及结合剂混合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丹江口弘源碳化硅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丹江口弘源碳化硅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53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纤维地热电缆
- 下一篇:一种加强型光纤复合耐高温架空绝缘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