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制丝车间的烟叶贮柜双向松散辊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55036.X | 申请日: | 2013-07-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6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 发明(设计)人: | 石怀忠;杨立;朱丹;李文伟;张乾;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4B3/06 | 分类号: | A24B3/06 |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车间 烟叶 双向 松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卷烟厂烟草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制丝车间的烟叶贮柜双向松散辊。
背景技术
松散辊应用于制丝车间贮柜出料端中,松散辊由电机带动,松散辊安装在贮柜出料口底带上方,向贮柜出料的反方向旋转,对烟叶起到松散作用。在贮柜中,烟叶的堆积分为三个阶段:料头阶段、料中阶段和料尾阶段;烟叶堆料在料中阶段时,贮柜中的烟叶是相对比较多的阶段,此时,松散辊向贮柜出料的反方向旋转,对烟叶进行松散的同时并控制烟叶出料的速度,使得后续工作中的烟叶不会堆积;当烟叶堆料在料头阶段和料尾阶段时,烟叶呈斜坡状,无需松散,在这两种状态下,出料端松散辊如果仍反方向旋转,将阻碍烟丝的出料,使料头和料尾阶段对后续工段的供料不足,影响后续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可控的用于制丝车间的烟叶贮柜双向松散辊,可以正反转,高效输送贮柜中的烟叶,为后续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制丝车间的烟叶贮柜双向松散辊,包括电机和松散辊,电机控制连接松散辊,松散辊设在贮柜的出料口,还包括光电开关,光电开关至少设有两个且水平排列,光电开关设于贮柜前壁和/或后壁上;所述的电机连接有逆转启动器和顺转启动器,光电开关的常开触点并联且串联于逆转启动器的回路中,光电开关的常闭触点串联且连接于顺转启动器的回路中。
所述的光电开关有两个,采用对射式光电开关。
所述的光电开关靠近贮柜出料口端,并且位于松散辊后端
本实用新型利用安装于贮柜前壁和/或后壁上的光电开关,检测贮柜中烟叶的贮存量,从而进一步地判断,当处于料头或料尾阶段时,启动电机顺转启动器,加快烟叶的出料速度;当处于料中阶段时,启动电机逆转启动器,对烟叶进行松散;本装置能够稳定的输送烟叶,确保后续产品生产的稳定性,为后续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料头阶段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料中阶段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料尾阶段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电机和松散辊3,电机控制连接松散辊3,松散辊3设在贮柜5的出料口6,还包括两个对射式光电开关1和2,对射式光电开关1和2水平排列,对射式光电开关1和2设于贮柜5前壁和/或后壁上;电机连接有逆转启动器Q2和顺转启动器Q1,对射式光电开关的常开触点K11和K21并联且串联于逆转启动器Q2的回路中,对射式光电开关的常闭触点K12和K22串联且连接于顺转启动器Q1的回路中。
当处于料头阶段时,如图2所示,料头第二对射式光电开关2不被烟叶遮挡,判断出为料头阶段,此时,第二对射式光电开关2的常开触点K21导通,常闭触点K22断开,第一对射式光电开关1的常开触点K11断开,常闭触点K12闭合,所以顺转启动器Q1动作,控制松散辊电机带动出料端6松散辊3向贮柜5出料的方向旋转,加快贮柜烟叶4的出料速度。
当处于料中阶段时,如图3所示,料头第一对射式光电开关1、第二对射式光电开关2均被烟叶遮挡,判断出为料中阶段,此时,第一对射式光电开关1的常开触点K11断开,常闭触点K12导通,第二对射式光电开关2的常开触点K21断开,常闭触点K22导通,所以逆转启动器Q2动作,控制松散辊电机带动出料端松散辊3向贮柜5出料的反方向旋转,对烟叶4起到松散作用。
当处于料尾阶段时,如图4所示,料头第一对射式光电开关1不被烟叶遮挡,判断出为料尾阶段,此时,第一对射式光电开关1的常开触点K11导通,常闭触点K12断开,第二对射式光电开关2的常开触点K21断开,常闭触点K22闭合,所以顺转启动器Q1动作,控制松散辊电机带动出料端6松散辊3向贮柜5出料的方向旋转,加快贮柜烟叶4的出料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50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