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悬臂支撑的无齿轮曳引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5028.5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2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明;丁明芳;刘传武;陈延军;皇甫列强;李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奔速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1/04 | 分类号: | B66B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100 山东省莱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臂 支撑 齿轮 曳引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用带悬臂支撑的无齿轮曳引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大发展,高层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对电梯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十二五”期间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将提升对电梯的需求量,同时大量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节能改造更换和出口都将推动我国电梯的产量。2004年全国电梯销售达11万部,约占全世界电梯销售量的三分之一,近年来中国电梯市场以每年近30%的速度增长,全球平均千人就有一部电梯,中国距这一标准,还要增加80~100万台电梯。
目前高速大载重电梯用的无齿轮曳引机,其整机结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曳引轮悬臂结构,即曳引轮放置于曳引机轴伸处,这使得曳引机轴伸处转轴和轴承承受非常大的载荷,转轴的设计和轴承的选取都需要特殊考虑,提高了电机体的材料成本,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曳引机的寿命;另一种则是在曳引轮两侧支撑,使曳引轮处转轴及轴承的受力情况大幅降低,但是两个支撑件需分开加工,通过设计支撑底座作为安装基准,对两个支撑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给整机装配带来了一定难度。而在已有的技术中,专利号:CN201020001990.8,名称为“一种带支撑的曳引机”,采用曳引轮与电机本体同时置入两支撑之间,使两轴承跨距增大,为了保证曳引机可靠运行就对转轴刚度有很高要求,而且结构复杂,间接增加了曳引机的制造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悬臂支撑的无齿轮曳引机,它是通过改变曳引轮的支撑方式,使曳引轮处转轴及轴承的载荷大幅降低,可降低转轴及轴承材料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同时确保了支撑轴承的位置精度,方便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带悬臂支撑的无齿轮曳引机,包括转轴、支撑轴承、支撑轴套、悬臂支撑板、曳引轮、定子机壳、带绕组的定子铁心、转子支架、永磁体、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悬臂支撑板设置在曳引轮两侧,悬臂支撑板前端联接支撑轴套,所述曳引轮安装在转轴上,转轴通过支撑轴承与无齿轮曳引机前端盖联接。
所述支撑轴套安装有支撑轴承。
所述悬臂支撑板相应位置加装有挡绳装置。
所述转轴有超出前端盖的伸出部分。
所述转轴的伸出部分装配有放置永磁体的转子支架。
所述定子机壳内侧安放带绕组的定子铁心。
所述定子铁心由后端盖封闭。
所述后端盖设置了一处轴承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悬臂支撑的结构大大降低了曳引轮处转轴及轴承的载荷,可降低转轴及轴承材料成本,延长使用寿命;悬臂支撑板可与前端盖联接后再进行加工,确保了支撑轴承的位置精度,方便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图中:1、转轴,2、支撑轴承,3、支撑轴套,4、悬臂支撑板,5、曳引轮,6、前端盖,7、支撑轴承,8、带绕组的定子铁心,9、定子机壳,10、永磁体,11、转子支架,12、后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种带悬臂支撑的无齿轮曳引机,如图1所示,包括转轴1、支撑轴承2、支撑轴承7、支撑轴套3、悬臂支撑板4、曳引轮5、定子机壳9、带绕组的定子铁心8、转子支架11、永磁体10、前端盖6和后端盖12,所述悬臂支撑板4设置在曳引轮5两侧,悬臂支撑板4前端联接支撑轴套3,所述曳引轮5安装在转轴1上,转轴1通过支撑轴承7与无齿轮曳引机前端盖6联接。所述支撑轴套3安装有支撑轴承2。所述悬臂支撑板4相应位置加装有挡绳装置。所述转轴1有超出前端盖6的伸出部分。所述转轴1的伸出部分装配有放置永磁体10的转子支架11。所述定子机壳9内侧安放带绕组的定子铁心8。所述定子铁心8由后端盖12封闭。所述后端盖12设置了一处轴承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奔速电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奔速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50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电终端宽输入电压电源
- 下一篇: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