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进气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4719.3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16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沈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均胜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1504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发动机 气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进气管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动力源于发动机,油气(喷油嘴喷出的汽油与空气按照适当比例混合而成)在发动机气缸内燃烧,将化学能转成热能再转成机械能,通过活塞带动曲轴、飞轮驱动汽车。而燃烧的过程需要燃油与空气来支持,对于发动机进气系统涡轮增压器之后的管子,因使用工况高温高压,一般由尼龙材料吹塑成型.
进气管在汽车发动机仓内安装,因空间的局限性,需通过管体上的支架安装来固定,传统的工艺,这种支架一般通过与进气管体焊接或支架在进气管体吹塑过程中作为嵌件,从而达到与管体形成一体.此种技术连接的支架,因发动机仓内温度较高,发动机工作时,管体会有一定幅度的振动,因支架是最大的受力体,容易出现支架断裂或者脱落,因此长期耐久使用寿命较短,并且在生产加工环节,不管是焊接工艺还是嵌件工艺,都没有快速有效的检测手段,来评价支架在管体上的牢度,传统的检测手段往往也都是破坏性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汽车发动机进气管结构,有效解决了传统结构进气管支架容易断裂或者脱落的问题,并且进气管支架牢度检测方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解决:汽车发动机进气管结构,包括进气管本体和进气管支架,所述进气管支架包括固定部和与所述进气管本体配合的包覆部,所述包覆部和所述固定部一体成型,所述包覆部包覆于所述进气管本体外侧壁。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包覆部上设置缺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进气管支架包塑成型在进气管外侧侧壁周围,避免了进气管体因支架断裂或脱落引起的失效,大幅度提高了支架的长期耐久使用寿命.牢度的检测手段快速有效,即只要生产环节,工人只要目测,支架包覆管体处注塑是否完全填充即可,只要注塑填充完全,支架与管体的连接即为牢固,较为简便,检测后的管体还可继续销售。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汽车发动机进气管结构,包括进气管本体1和进气管支架2,所述进气管支架2包括固定部20和与所述进气管本体1配合的包覆部21,所述包覆部21和所述固定部20一体成型,所述包覆部21包覆于所述进气管本体1外侧壁。
在所述包覆部21上设置缺口22,若不设置缺口22包覆部21整体包覆于进气管支架时(尤其是在拐角处位置时)容易使包覆部21受进气管支架应力过大,造成包覆部21断裂的问题。
加工时,进气管本体1半成品加工完后,作为嵌件,放入进气管支架模具,通过注塑工艺使得进气管支架2成型,使得所述进气管支架包覆部21能够360度包覆进气管本体,包覆部21通过材料包覆管体从而获得与管体的连接。这种连接方式,由于进气管支架360度包覆进气管本体管体因此不容易出现断裂和脱落,并且在生产检测环节,工人只要目测,进气管支架包覆管体处注塑是否完全填充即可,只要注塑填充完全,进气管支架与进气管本体的连接肯定牢固。此种结构,生产环节,工人只要目测,支架包覆管体处注塑是否完全填充即可,只要注塑填充完全,支架与管体的连接肯定牢固,因为是360度包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均胜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均胜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47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型流体介质循环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供煤矿综采液压支架用的新型双控喷水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