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微型医用制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4636.4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07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林刚;刘伦旭;姜建青;杨朝坤;梁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刚 |
主分类号: | A61M16/16 | 分类号: | A61M16/16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苏丹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微型 医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微型医用制氧装置的防漏增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或家庭或个人使用的制氧装置,通常体积比较大,一般使用220V/380V电源,无法进行随身携带。并且现有的制氧装置中的的废气由于压力的原因,不能快速的从吸附塔中排出。如专利申请号为200920076763.9,公告日为2010.6.23、发明名称为“便携式制氧管”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制氧管,由一级制氧管、二级制氧管、三级制氧管、微型真空泵安放管和电池安放管五个管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依次顺序拧合在一起。上述专利虽然对于制氧部分进行了改进,但是对于将制氧装置中的废气却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只能通过传统的排气方式进行排放,这就造成了废气不能快速、彻底的排出吸附塔,反而会对制氧装置的制氧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便携式制氧装置存在废气由于压力的原因,不能快速的从吸附塔中排出,反而会对制氧装置的制氧造成影响的问题,现在提出一种用于微型医用制氧装置的防漏增湿装置。
用于微型医用制氧装置的防漏增湿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中部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为通槽,所述固定架的正面和背面为开敞结构,所述固定槽内填充有吸水防漏块。
所述固定槽为矩形固定槽。
所述吸水防漏块为吸水海绵或高分子透气吸水物。
所述固定架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矩形,所述固定板的四个边突出于固定架的上端。
防漏增湿装置是让气体透过一具有高湿度的透气膜或透气材料,使材料中的部分水汽进入到透过的气体中,从而增加气体的湿度。现有的增湿装置都为湿化瓶,瓶中装有水,氧气经过水中带走部分水汽增加湿度,该类装置不能进行颠倒,否则水会进入出气管中随氧气一起排出,并且还会损坏制氧机;而本申请的增湿装置中增湿用的纯化水直接浸泡入吸水防漏块里,制备的氧气通过吸水防漏块才能到达出氧口,并且氧气能均匀的通过防漏增湿装置,避免局部位置因气体流量过大,流速过快而造成吸水材料局部干燥,氧气增湿效果下降。并且由于通过面积大,氧气通过时流速减小,不会出现快速将吸水材料中的水分快速吹出的效果。该装置增湿效果更好,使用方便,更换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1、本实用新型使用防渗漏增湿装置取代了传统的湿化瓶,使随身携带变为可能,氧气通过防漏增湿装置比通过传统的湿化瓶氧气与水分子的接触面更大,增湿效果将更好。
2、防渗漏增湿装置中增湿用的纯化水直接浸泡入吸水防漏块里,制备的氧气通过吸水防漏块才能到达出氧口,并且氧气能均匀的通过防漏增湿装置,避免局部位置因气体流量过大,流速过快而造成吸水材料局部干燥,氧气增湿效果下降。并且由于通过面积大,氧气通过时流速减小,不会出现快速将吸水材料中的水分快速吹出的效果。该装置增湿效果更好,使用方便,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微型医用制氧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微型医用制氧装置吸附塔结构示意图。
图4为微型医用制氧装置两组吸附塔侧视图。
图5为微型医用制氧装置两组吸附塔俯视图。
图6为微型医用制氧装置脉冲供氧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吸附塔1、微型低功率空气压缩机2、微型低功率真空泵3、防漏增湿装置4,脉冲供氧装置5,空气过滤器6,电磁阀7,氧气缓冲空间8,进气口9,出气口10,外层壳体20。
固定架41,固定槽42,吸水防漏块43,固定板44。
吸附塔壳体11,密封盖板12,进气孔13,出气孔14,隔板15,制氧分子筛16,吸水分子筛17,隔离板18,透气棉19。
供氧罩51,压力传感器52,控制器53,供氧电磁阀54,氧气管道5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用于微型医用制氧装置的防漏增湿装置4包括固定架41,所述固定架41中部设置有固定槽42,所述固定槽42为通槽,所述固定架41的正面和背面为开敞结构,所述固定槽42内填充有吸水防漏块43。固定槽42为矩形固定槽42。吸水防漏块43为吸水海绵或高分子透气吸水物。固定架41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44,所述固定板44为矩形,所述固定板44的四个边突出于固定架41的上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刚,未经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46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