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筒节胀圆环缝组对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4568.1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1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明先 |
主分类号: | B23K37/053 | 分类号: | B23K37/053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韩洋;熊晓果 |
地址: | 618000 四川省德阳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筒节胀 圆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工装,特别是一种筒节胀圆环缝组对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压力容器的筒节环缝组对装配、焊接时,通常是先在筒节外表面焊接L形的临时牵引件,然后通过千斤顶带动牵引件使筒节变形以满足装配、焊接需求,装配、焊接完成后再除去临时牵引件,最后将临时牵引件遗留的疤痕打磨光滑,这种方式存在工序复杂,操作难度大,消耗工时长,影响产品外观质量等弊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快速调整筒节外形以满足装配、焊接需要,且操作方便,不影响产品外观质量的筒节胀圆环缝组对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筒节胀圆环缝组对机,包括平车,所述平车上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能绕自身竖直轴线旋转,所述立柱上连接有中拖板,所述中拖板能在立柱上上下移动,所述中拖板上连接有横梁,所述横梁能在中拖板上水平滑动,所述横梁一端垂直连接有工作盘,所述工作盘上同一平面内环形均布有位于径向方向上的若干气缸,所述若干气缸的数量大于等于8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立柱、中拖板、横梁上均连接有电气驱动装置。电气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与电机轴连接的传动机构,能让与之连接的部件产生位移,电气驱动装置能使工作盘快速地移动到工作位置,可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立柱上设置有爬梯。该爬梯可方便工人登上组对机观察工作盘的工作情况,也方便工人对组对机进行检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横梁上设置有加强筋。该加强筋能增加横梁的结构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平车侧面上铰链有支撑腿。该支撑腿可根据工作地形展开,让本组对机更平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撑腿上设置有可调式支撑总承。该可调式支撑总承可使本组对机适应各种工作地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横梁通过设置在横梁上的短轴和销与工作盘连接。该结构能快速更换工作盘,以适宜于直径大小不同的筒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气缸的推杆头部设置有扇形的工作头。该扇形工作头与筒节内表面为线接触,能使筒节形变更圆滑,且能适宜于更多直径规格的筒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若干气缸上分别设置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能控制气缸的加压,单独控制每个气缸压力大小,能让筒节的变形更具操控性,可满足椭圆等非正圆筒节的组对校正。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气缸的数量为10个。考虑到制造难度和成本,气缸的数量设计为10个。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一种筒节胀圆环缝组对机在对筒节进行组对时,只需将工作盘移动到筒节内部需配合的位置,调节气缸压力使筒节在气缸的作用下变形即可完成组对操作,此过程中操作简单快捷,也不需焊接临时工件,进而不会影响产品外观质量。本实用新型一种筒节胀圆环缝组对机能够快速调整筒节外形以满足装配、焊接需要,且操作方便,不影响产品外观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筒节胀圆环缝组对机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筒节胀圆环缝组对机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筒节胀圆环缝组对机的工作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平车,2为立柱,3为中拖板,4为横梁,5为工作盘,6为气缸,7为工作头,8为加强筋,9为爬梯,10为支撑腿,11为可调式支撑总承,12为短轴,13为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筒节胀圆环缝组对机,包括平车1,所述平车1上连接有立柱2,所述立柱2能绕自身竖直轴线旋转,所述立柱2上连接有中拖板3,所述中拖板3能在立柱2上上下移动,所述中拖板3上连接有横梁4,所述横梁4能在中拖板3上水平滑动,所述横梁4一端垂直连接有工作盘5,所述工作盘5上同一平面内环形均布有位于径向方向上的若干气缸6,所述若干气缸6的数量大于等于8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明先,未经陈明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45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板端面铣削对中装置
- 下一篇:固定便捷的管路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