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医用制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4455.1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13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2 |
发明(设计)人: | 林刚;刘伦旭;姜建青;杨朝坤;梁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刚 |
主分类号: | C01B13/02 | 分类号: | C01B1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苏丹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医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微型医用制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医院或家庭或个人使用的制氧装置,通常体积比较大,一般使用220V/380V电源,无法进行随身携带。并且现有的制氧装置中的的废气由于压力的原因,不能快速的从吸附塔中排出。如专利申请号为200920076763.9,公告日为2010.6.23、发明名称为“便携式制氧管”的实用新型专利,其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制氧管,由一级制氧管、二级制氧管、三级制氧管、微型真空泵安放管和电池安放管五个管通过内螺纹和外螺纹依次顺序拧合在一起。上述专利虽然对于制氧部分进行了改进,但是对于将制氧装置中的废气却仍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只能通过传统的排气方式进行排放,这就造成了废气不能快速、彻底的排出吸附塔,反而会对制氧装置的制氧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便携式制氧装置存在废气由于压力的原因,不能快速的从吸附塔中排出,反而会对制氧装置的制氧造成影响的问题,现在提出一种废气排放更快速、彻底的微型医用制氧装置。
一种微型医用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层壳体,以及设置在外层壳体内的吸附塔、微型低功率空气压缩机、微型低功率真空泵、防漏增湿装置,外层壳体与上述结构之间为氧气缓冲空间,外层壳体分别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微型低功率空气压缩机两端分别与进气口和吸附塔入口端相连,吸附塔出口端直接与氧气缓冲空间连通,氧气缓冲空间与设置在外层壳体上的防漏增湿装置连通,所述防漏增湿装置经过出气口与脉冲供氧装置相连,所述吸附塔入口端还连接有微型低功率真空泵。
所述微型低功率空气压缩机与进气口之间设置有空气过滤器。
所述吸附塔为两组或两组以上。
所述外层壳体内壁设置有安装槽,安装槽内装有所述防漏增湿装置,所述防漏增湿装置与出气口之间设置有间隙。
吸附塔在制氧一段时间后要有一个排氮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不产生氧气的,只有设置为两组或两组以上时氧气的产生就才能达到连续性;吸附塔设置成多组时,控制会更为繁琐,要求更高。
在所述微型低功率空气压缩机与各吸附塔入口端之间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还与微型低功率真空泵相连。
所述各吸附塔的出口端设置有电磁阀。
所述防漏增湿装置与脉冲供氧装置之间设置有电磁阀。
所述防漏增湿装置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中部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为通槽,所述固定架的正面和背面为开敞结构,所述固定槽内填充有吸水防漏块。
所述固定槽为矩形固定槽。
所述吸水防漏块为吸水海绵或高分子透气吸水物。
所述固定架的上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为矩形,所述固定板的四个边突出于固定架的上端。
防漏增湿装置是让气体透过一具有高湿度的透气膜或透气材料,使材料中的部分水汽进入到透过的气体中,从而增加气体的湿度。现有的增湿装置都为湿化瓶,瓶中装有水,氧气经过水中带走部分水汽增加湿度,该类装置不能进行颠倒,否则水会进入出气管中随氧气一起排出,并且还会损坏制氧机;而本申请的增湿装置中增湿用的纯化水直接浸泡入吸水防漏块里,制备的氧气通过吸水防漏块才能到达出氧口,并且氧气能均匀的通过防漏增湿装置,避免局部位置因气体流量过大,流速过快而造成吸水材料局部干燥,氧气增湿效果下降。并且由于通过面积大,氧气通过时流速减小,不会出现快速将吸水材料中的水分快速吹出的效果。该装置增湿效果更好,使用方便,更换方便。
所述各吸附塔包括吸附塔壳体和位于吸附塔壳体上下两端的密封盖板,在下端的密封盖板上设置有进气孔,在上端的密封盖板上设置有出气孔,所述的吸附塔壳体内部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相邻隔板之间错位布置,在所述吸附塔壳体内部设置有制氧分子筛。
所述吸附塔壳体内的下部设置有吸水分子筛,在两密封盖板的内侧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的内侧设置有透气棉。
所述密封盖板和隔离板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隔离板上设置有多个孔。
所述错位布置的隔板在吸附塔壳体内部形成“Z”字型的空气通道。
所述两组吸附塔并排设置。
所述制氧分子筛设置在吸附塔壳体的前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刚,未经林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44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联网自动运行维护管理系统
- 下一篇:蓝牙LED灯控制器及蓝牙LED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