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窨井盖防跌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3731.2 | 申请日: | 2013-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37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丁若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若峰 |
主分类号: | E02D29/14 | 分类号: | E02D2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窨井 跌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井盖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窨井盖防跌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马路上各种窨井越来越多,包括排水系统、电气电缆的检修窨井,以及电信网络和煤气等设备的窨井。常用的窨井盖由活动盖体和固定在路面上的衬套构成,活动盖体可开启或关闭,并与路面吻合平整,保证行人、车辆的畅通。此类窨井盖一般由铸铁制成,具有抗冲击力强的特点,但铸铁本身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常成为不法份子偷盗的对象;特别是一些位于偏僻位置的窨井盖,常遭偷盗且难以及时重新分配安装,对行人和行车构成危险。另外,由于窨井盖质量问题被车辆压坏,没有及时修复或更换的;或打开窨井盖排水而忘记盖回的;这些没盖或开盖忘记重新复位的情况都对行人或行车构成危险,常有车辆陷入窨井或行人掉入井中的事故发生,已经成为市政建设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窨井盖防跌落装置,该装置具有最大限度保护行人、行车安全的特点,可广泛运用在各类窨井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窨井盖防跌落装置设置于窨井盖下的窨井口,包括透水盖和连接板;所述透水盖的外径与窨井的内壁相贴合,设置于窨井盖下方;所述透水盖上至少连接有两个所述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螺孔,所述连接板固定于所述窨井的侧壁上。
其中,所述的透水盖为扁平状,其上设置有透水孔,采用高强度材料制成,如凯夫拉限位、碳纤维、聚氨酯板或玻璃纤维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制成。
其中,所述的透水盖与至少一个所述连接板之间采用铰链连接。
其中,所述连接板中心对称分布在所述透水盖的外边沿。
其中,所述透水盖由耐腐蚀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透水盖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其中,所述透水盖的外侧涂有自发光材料,用于在井盖丢失时的夜间,能够及时的提醒行人避开井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窨井盖防跌落装置,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只需在现有窨井盖下放通过膨胀螺钉固定于窨井侧壁即可,能够在人员万一不慎掉入窨井时有效地支撑掉入者的重量及冲击力,避免了因窨井盖丢失或损坏造成的人员意外伤亡。另外,该窨井盖防跌落装置的透水盖由一定的强度的刚性材料制成,制造工艺简单,且不会因长期使用而变形,紧密固定在窨井盖内壁上,提高了使用寿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窨井盖防跌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窨井盖防跌落装置的安装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连接板;2:透水盖;3:膨胀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窨井盖防跌落装置,包括透水盖1和连接板2;透水盖1的外径与窨井的内壁相贴合,设置于窨井盖下方;透水盖1上至少连接有两个连接板2,本实施例采用二个连接板,连接板中心对称分布在所述透水盖的外边沿,连接板2上设置有螺孔,连接板2通过膨胀螺钉3穿过螺孔固定于窨井的侧壁上。透水盖1为扁平状,其上设置有多个透水孔,一般采用高强度材料制成,如凯夫拉限位、碳纤维、聚氨酯板或玻璃纤维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制成,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透水盖2也可以直接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
如图2所示,透水盖1与其中一个连接板2之间采用铰链连接,另一个连接板2固定于窨井侧壁后,与透水盖1直接为搭接关系。这样可以方便安装和拆卸,能够方便有效的安装于现有窨井内。透水盖1的外侧涂有自发光材料,用于在井盖丢失时的夜间,能够及时的提醒行人避开井盖。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窨井盖防跌落装置,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只需在现有窨井盖下放通过膨胀螺钉固定于窨井侧壁即可,能够在人员万一不慎掉入窨井时有效地支撑掉入者的重量及冲击力,避免了因窨井盖丢失或损坏造成的人员意外伤亡。另外,该窨井盖防跌落装置的透水盖由一定的强度的刚性材料制成,制造工艺简单,且不会因长期使用而变形,紧密固定在窨井盖内壁上,提高了使用寿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并且,透水盖的外侧涂有自发光材料,用于在井盖丢失时的夜间,能够及时的提醒行人避开井盖。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若峰,未经丁若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37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