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光学遥测镜头的手持式气体传感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1898.5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56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卓然;袁国慧;何涛;郭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谱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39 | 分类号: | G01N21/39;G01N21/01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周永宏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光学 遥测 镜头 手持 气体 传感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浓度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光学气体传感技术的气体浓度检测,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光学遥测镜头的手持式气体传感系统。
背景技术
利用光谱遥感技术探测大气成分及特性开始于1970年,其基础是电磁辐射与原子分子间的互相作用。关于浓度的探测其依据是大气中某种痕量气体成分在紫外、可见和红外光谱波段的吸收性质。
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是一种光学和光谱学测量技术,光学/光谱学测量技术可以实现远距离在线监测,具有受环境因素影响小、响应时间短、可以实现低浓度的气体测量、测量结果能够反映测量环境内的被测气体平均浓度水平以及非单点测量等优点,是一种理想的气体污染物检测方法。光学遥感则是利用几公里甚至更长的光程代替传统实验室的取样池或者开放的气室,即所谓的开路(open-path)结构,是一种基于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的长光程吸收技术,目前多用于飞行器等专用于遥感测量的设备上,测量成本及设备结构均较复杂,进而导致使用场合非常有限。现有的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虽然能够快速高精度的检测到痕量气体的浓度,但是由于使用时所涉及的设备较多、需要专用气室、仪器昂贵、容易损坏且不便操作等缺点,使得现有的基于该技术的测量系统成本较高、系统复杂,测试时对技术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普及使用难度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的气体或者痕量气体浓度测量技术测量成本高、测量场合受技术限制并且测量专业性要求较高等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遥测镜头的手持式气体传感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基于光学遥测镜头的手持式气体传感系统,包括激光器、探测单元和数据处理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传感系统还包括菲涅尔透镜、外壳和镜头保护壳,所述外壳为中空筒状结构,所述激光器固定于外壳的中轴线上,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沿外壳中轴线方向射出,所述镜头保护壳安装于外壳上激光器激光出射的一端,探测单元安装于外壳内部的另一端,所述菲涅尔透镜设置于外壳内部激光器与探测单元之间并聚焦于探测单元上。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传感系统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设置于外壳上安装探测单元的一端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菲涅尔透镜上中轴位置包括一通孔,所述通孔孔径与激光器外径相匹配,用于固定激光器。
进一步的,所述镜头保护壳上覆盖有增透膜。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传感系统包括准直单元,所述准直单元安装于激光器的激光出射端,用于激光准直。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传感系统还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位于外壳上用于设备的手持使用。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传感系统还包括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激光器相连接,用于激光器调谐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安装于手柄内,并包括移动电源,所述移动电源用于为设备供电。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传感系统还包括数据存储单元,所述数据存储单元与数据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存储探测单元探测的数据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传感系统还包括无线通信单元,所述无线通信单元同时与存储单元和数据处理模块相连接,用于输出探测单元探测的数据信息。
进一步的,所述气体传感系统还包括反射单元,所述反射单元放置于激光器激光射出路径上,用于将激光器射出的激光反射回气体传感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基于光学遥测镜头的手持式气体传感系统通过将遥测式探测技术应用于手持式气体探测系统,具有以下优点:遥测技术不仅能够无需气室,真正的做到时时在线检测,还能够在一个安全的操作环境中对远处的气体进行探测。与传统的封闭气室或开放气室方法比较,遥测技术使得可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从实验室中走出来,向现场测量迈了一大步。而调谐二极管激光吸收光谱技术作为光学和光谱学技术中的一种,与其它光学技术相比,设备简单成本低,具有高光谱分辨率和灵敏度,适合测量CO、NH3、NO、NO2、CH4、O2、H2O等气体。具有便携、高效的特点,且不受应用环境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菲涅尔透镜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壳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谱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谱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18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