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氟化氢水分测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51574.1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5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堀尾博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森田化工(张家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08 | 分类号: | G01N27/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汪青 |
地址: | 215634 江苏省苏州市张家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氟化氢 水分 测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氟化氢水分测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些由氟化氢参与的化学过程中,对氟化氢水分的要求比较严格,这就需要有稳定的方法来测定氟化氢水分。这种情况下,氟化氢中水分含量相对来说较低,通常在100ppm以内,更常见的是在50ppm以内。对于这种含微量水氟化氢的水分测定,温度常常对检测结果有着较大的影响,采取普通的水分测定仪直接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不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特别适于测定氟化氢中微量水分、检测结果准确的氟化氢水分测定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氟化氢水分测定装置,其包括装有铂电极的电导池、与电导池连接的电导仪、用于向电导池内通入待测液体的进液单元和用于将电导池内液体排出的排液单元,所述进液单元包括具有进口和出口的储液管、与储液管的进口相连通的第一进液管、设置在第一进液管与储液管的进口之间的第一进液阀、与第一进液管连通用于通入保护气体的进气管、设置在进气管上的进气阀、用于将储液管的出口与电导池连通的连通管、设置在连通管上的出口阀、与连通管连通的第二进液管、设置在第二进液管上的第二进液阀,所述储液管外设有冷冻液夹套。
进一步地,在所述储液管的出口与出口阀之间的连通管上连接有放液管,且在该放液管上设有放液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进一液管与装有待检测氟化氢的存储源连通,用于通入待检测氟化氢液体。
进一步地,所述的氟化氢水分测定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进液管内压力的压力检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氟化氢水分测定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一进液管内液体温度的第一温度检测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的氟化氢水分测定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连通管或电导池内液体温度的第二温度检测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方面,所述的排液单元包括与电导池连通的导出管、分别与导出管连通用于回收氟化氢液体的氟化氢收集管和用于排出废酸的废酸排放管,在氟化氢收集管和废酸排放管上分别设有收集阀和排放阀。
优选地,所述的导出管上设有流量调节阀,与该流量调节阀的出口处连接的管体是水平设置的,且该水平设置的管体的材质为全氟烷氧基树脂(PFA)。由PFA制成的管耐氢氟酸、通透性好,在测定氟化氢水分时便于观察管内的氟化氢是否连续均匀地流过电导池的电极检测段。
优选地,所述的冷冻液夹套内设有温度10℃~20℃的冷冻液。更优选地,所述的冷冻液夹套内设有温度14℃~16℃的冷冻液。
采取本实用新型的装置进行氟化氢水分测定的方法如下:
将待测的氟化氢液体和保护气体一起从第一进液阀处通入到储液管内,储液管内的氟化氢液体在夹套内冷冻液的作用下,维持在一个基本恒定的温度(例如15℃);
绘制标准曲线:首先配制含不同水分的氟化氢标准溶液,并从第二进液阀通入,进入到电导池中进行测定,测定后的废酸经导出管和废酸排放管排出至一废酸收集器中,根据所测定的含不同水分的标准溶液所对应的电导率的值绘制标准曲线;
检测待测氟化氢液体的水分含量:关闭放液阀、第二进液阀,使出口阀打开,使储液管内的氟化氢液体经连通管连续进入到电导池中进行检测,检测后的氟化氢液体经导出管和氟化氢收集管排出至氟化氢液体的储罐中,完成测试。将测试的电导率的结果代入到所绘制的标准曲线中,对应的水分含量即为氟化氢液体中的水分含量。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导方法来测定氟化氢中微量水的含量,且对进液单元进行了综合设计,特别是储液管和储液管外夹套的设计,保证了待测液体温度的恒定,提高了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水分测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森田化工(张家港)有限公司,未经森田化工(张家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515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光束能量同步调节中性密度滤光片
- 下一篇:1000kN试验机试样对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