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互通式巷道封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9855.3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43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赵君;景珂宁;张政源;权春阳;陈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07 | 分类号: | E21F17/107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700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互通 巷道 封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煤矿巷道内有毒有害气体实施封堵的装置。
背景技术
矿井内时有有害气体逸出的情况,例如煤矿巷道内因破碎煤体后会有大量的CH4、CO、CO2、H2S等有害气体释放出来,这些气体具有毒害性大,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如不能立刻采取有效措施,将对矿工的生命安全及矿井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大量涌出的CH4、CO、H2S遇到明火后会立即爆炸,很多事故就是由此引发的。
巷道内有毒有害气体放出后,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封堵泄漏有害气体的巷道,防治有害气体进入主巷道。当前有采用抹灰浆的木板来封堵巷道,木板在主巷道中的运输及安装不便,很难讲巷道封堵严实;也有采用轻质混凝土砌块封堵的,轻质混凝土砌块也存在运输量大,施工速度慢的特点;也有采用聚氨酯泡沫来封堵巷道的,但是聚氨酯泡沫需要专用设备且其成本高,且聚氨酯泡沫还会放出一些不利于人体的有害气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互通式巷道封堵装置,该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密闭效果和安全性好的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互通式巷道封堵装置,包括气囊,气囊中部开设互通通道,互通通道的两端口处设有端盖。充气后,气囊膨胀将巷道封堵严实形成封堵墙,气囊中部的互通通道作为人员逃生通道,气囊形成封堵墙后,再将互通通道两端的端盖盖上,然后即可实施救援,提高了安全性能。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气囊由顶部气囊和下部气囊组成。顶部气囊充气后的纵切面形状与巷道断面顶部形状相吻合,下部气囊充气后的纵切面形状与矿井巷道除了顶部之外的形状相吻合,可以使密封效果更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快捷方便。密闭效果好,操作简单,能实现封堵巷道互通的需求,而且安全性能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互通通道,2-顶部气囊,3-下部气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互通式巷道封堵装置,包括气囊,气囊中部开设互通通道1,互通通道1的两端口处设有端盖。气囊上有充气孔,灾害发后后,通过充气孔给气囊充气。互通通道1是开在气囊中部的通孔,用于气囊封堵巷道后通过人员。气囊形成封堵墙后,互通通道1的两端用端盖封闭。
在此基础上,所述气囊由顶部气囊2和下部气囊3组成。顶部气囊2和下部气囊3是分隔的,灾害发生后,可依次对下部气囊和顶部气囊充气。通常情况下下部气囊为1个,但根据巷道的高低,下部气囊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封堵时它们上下叠放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多种变形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原则和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改进或等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98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