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海底管线防溢油收集罩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9713.7 | 申请日: | 2013-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3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武斌斌;杜颖;李晓明;刘建峰;潘东民;边大勇;孟俊瑜;高绍涛;王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00 | 分类号: | F16L5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高凤荣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底 管线 溢油 收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溢油收集罩,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海底管线维抢修过程中海底管线防溢油收集罩。属于海洋石油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在海上石油开发工程中,用于原油输送的海底管线,均会由于外界或是自身腐蚀等原因发生泄漏,这就需要对其进行修复。
目前,对海底管线进行修复的技术主要分为:水上修复和水下修复两种方式,而水下修复的方式又根据不同情况分为多种方法,其中,包括:机械卡箍修复、水下机械三通修复、水下开孔封堵作业修复、双封双堵维修等。但不论采取何种水下修复方法,特别是在对管线进行拆除、更换操作时,都有可能造成海底管线内部原油的泄漏,即便停产维修也不能保证遗留在管内的原油不外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海底管线防溢油收集罩,其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并能够在第一时间运至现场进行安装,在海底管线管线维抢修过程中,及时控制原油泄漏扩散,避免了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海底管线防溢油收集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罩体、门帘、输油软管、入泥立柱及防沉板,其中,罩体的相对两面各设有一扇门,门上安装有一门帘;罩体顶部与输油管的一端连接,输油管上安装有法兰和控制阀,输油管另一端与位于船舶上的抽油泵连接,抽油泵与污油罐相连。
所述罩体为钢结构,罩体为下端开口的正方形,上端为锥台形。
所述罩体的四角为立柱,立柱的上方各安装有一吊点;立柱的下部及门框立柱下部伸出部分为入泥立柱,入泥立柱两侧连接有加强筋板,罩体的底部四周连接有防沉板;罩体内部连接有十字交叉横梁。
所述防沉板上设有数个排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普遍适用性:其可以根据不同的海管直径,制作不同门洞尺寸的收集罩;
(2)操作简单:收集罩由钢板及钢管焊接而成,材料要求不高,且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用于海底临时处理装置,无需进行防腐处理;在发现海底管线漏油时,由浮吊吊装入水,即可直接安装在施工作业部位,吊装操作简单易行;
(3)响应速度快:在对海底管线维修或拆除施工防护时,本实用新型可以在第一时间运至现场进行安装,集施工、控油两项功能。
(4)控制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控制管线维修过程中的漏油扩散,防止施工周围海域受到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内部剖视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吊点、2.罩体、3.门帘、4.输油管、5.入泥立柱、6.防沉板、7.加强筋板、8.排气孔、9.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利用了油的密度小于海水密度而使得漏油在水中将往上浮起的原理,主要包括:罩体2、门帘3、输油软管4、入泥立柱5及防沉板6,其中,罩体2为采用钢板和钢管焊接而成的钢结构罩体,罩体2为下端开口的正方形,上端为锥台形;罩体2的相对两面各设有一扇门,门框上安装有一门帘3,用以防止漏油随海流流出罩体2;罩体2的四角为立柱,立柱的上方采用焊接方式各安装有一吊点1,立柱的下部及门框立柱下部伸出部分为入泥立柱5,罩体2的底部四周采用焊接方式安装有防沉板6,使用索具连接四个吊点1可将罩体2下放至海底,放在管道维修位置,此时,入泥立柱5插入海床,防沉板6与泥面接触,以加强罩体2的稳定性。防沉板6上开有数个排气孔8,在对罩体2从海底回收时,用以减少泥面对罩体2的吸附力,方便吊装回收。入泥立柱5两侧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有加强筋板7,罩体2顶部采用焊接方式与输油管4的一端连接,输油管4上安装有法兰和控制阀,输油管4另一端与位于船舶上的抽油泵连接,抽油泵与污油罐相连。罩体2内部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有横梁9,用以加强及施工时悬挂施工工具之用。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门框沿管线方向罩在海底管道上,并将入泥立柱5插入海底,此时,防沉板6与泥面接触。由于油比海水的密度小,漏油从海底管道中泄漏到海水中后,将向上运动,并聚集到罩体2顶部。随着油的不短泄漏,聚集到罩体2顶部的漏油也越来越多,当罩体2空腔内的油在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启动船舶上的抽油泵将漏油排入污油罐内。
上述抽油泵、污油罐、控制阀、法兰为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97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