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承台防坠检查井井盖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9710.3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3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沈晓铃;张万里;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02 | 分类号: | E03F5/02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72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承台防坠 检查井 井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承台防坠检查井井盖,具体的说是一种支撑强度高的带防坠功能的安全排水检查井盖装置,属于市政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排水管道基本沿着城市道路敷设,出于检修需求,一般每隔一定距离设置一个排水检查井。检查井多为井座和井盖井体组成。超负荷的车辆荷载引起井盖损坏,井盖被盗也偶有发生。排水管道埋深较深,一旦检查井井盖损坏或丢失,这些失盖检查井成为危及交通和行人安全的隐患。近年来检查井井盖丢失造成地下管线检查井“吃人”事件时有发生。
中国专利“CN201981634U”一种排水管道检查井安全防坠装置,包括防坠安全网和固定螺栓,防坠安全网固定在沿井筒内壁均匀分布的螺栓上。中国专利“CN201221130Y”一种雨水、污水检查井结构,在井体内壁设置若干个突起,在突起上设置安全防坠板防坠。这些装置虽然解决了部分检查井防坠问题,但是该装置防坠强度取决于井筒及螺栓的锚固强度或突起的结构强度。目前常用的排水检查井有钢筋混凝土和砖砌两种形式,因此这些装置仅解决部分钢筋混凝土井防坠问题,但是对于砖砌井而言,该防坠装置就难以支撑行人坠井的强度。且排水管道需要检修维护时必须先行移开防坠网或安全防坠板,检修完成后还需将防坠网、安全防坠板恢复原位,造成检修维护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便于检修的、支撑强度较高的双承台防坠检查井井盖,提高了检查井的安全性。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双承台防坠检查井井盖包括双承台支座和井盖体,其特征是:双承台支座内圈设有上承台和下承台,上承台上支撑井盖体,下承台上支撑两个左右对称的半圆形的井圈,两个井圈的端部通过翻转销轴连接下承台。两个井圈上共同套有一个安全网,两个井圈通过各自的翻转销轴向上打开。
进一步的,井盖体与双承台支座上平面齐平。
进一步的,上承台位于下承台上方。
进一步的,上承台的直径大于下承台的直径。
进一步的,安全网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当检查井井盖丢失或损坏后,下层防坠网可以防止坠物或人员掉下检查井,提高检查井的安全性;而防坠井盖采用翻转销轴固定,可以方便的开闭便于检修;支撑强度较高,适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闭合状态主视半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开启状态主视半剖图。
附图标记说明:1-双承台支座、2-井盖体、3-上承台、4-下承台、5-翻转销轴、6-井圈、7-安全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双承台支座1和井盖体2,双承台支座1内圈设有上承台3和下承台4,上承台3上支撑井盖体2,井盖体2与双承台支座1上平面齐平。下承台4上支撑两个左右对称的半圆形的井圈6,两个井圈6的端部通过翻转销轴5连接下承台4。两个井圈6上共同套有一个安全网7。两个井圈6通过各自的翻转销轴5向上打开。
所述上承台3位于下承台4上方,上承台3的直径大于下承台4的直径。
所述安全网7为圆形,由尼龙材质编织而成,网格尺寸以5~10cm为宜。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井盖体2平时盖牢双承台支座1内圈的上承台3,安全网7和两组半圆环的井圈6展开形成防坠结构,井圈6通过翻转销轴5与下承台4连接。当井盖体2丢失或损坏时,安全网7可以防止行人或坠物掉入检查井中。当管道需要检修维护时,移除井盖体2,只需将井圈6翻转,安全网7就开启,整个检查井敞开,维护结束后翻转井圈6即可闭合安全网7。由于井圈6是通过翻转销轴5与下承台4连接,开启灵活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97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