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池并联模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9125.3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36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4-09 |
发明(设计)人: | 陈沥强;和祥运;于洪涛;陈中军;刘风磊;赵豪星;邓亚明;葛祥;梁荣嵘;李艳;曹建航;王慧景;张海林;陈慧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2/02 |
代理公司: | 上海麦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7 | 代理人: | 董红曼 |
地址: | 201815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并联 模块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系统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池并联模块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出行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传统汽车的发展造成一些问题,如汽车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石油资源大量消耗等等。相比于传统汽车,纯电动汽车不仅没有排放,而且不消耗石油,是未来长期发展的方向。
电池系统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泉,也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它是由多个单体电池以不同形式串联或并联组合而成。由于电池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热量,使电池内部温度升高,尤其是对多个单体电池组成的模块,模块内的温度会上升得更快,如果热量不能及时释放,就会加大电池的不一致性,并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甚至造成安全隐患。同时电动汽车行驶工况复杂,电动汽车具有经常进行加速和减速运动的特性,并在不同的路面行驶,这些都要求动力电池包具有牢固性和抗震性。因此在电池系统设计时,组成电池系统的电池单体首先应具有散热、可靠、牢固和抗震性等多重特点。目前国内设计的电池系统都是由多个电池模块组成,而组成模块的电池单体,一般采用塑料壳体包装,虽具有质量轻、价格便宜和耐盐雾腐蚀等优点,但其散热性能差,强度不高,易出现老化破裂,甚至会造成电池包内部短路等问题,给电动汽车带来安全隐患,同时造成电池包的使用成本上升,经济性能下降,这些都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
因此,目前市场上急需设计一种在散热、牢固和抗震性兼有的电池并联模块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散热性能差,强度不高,易老化破裂等缺陷,且针对电动汽车行驶工况复杂,以及锂离子电池自身特点,设计了一种散热性能好,并且牢固和抗震性强的电池并联模块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并联模块结构,包括:
电池本体,所述电池本体的两端设置有电池极耳;
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覆盖在所述电池本体的外表面。
其中,所述电池本体包括:至少两块直极耳电池单体和至少一块折极耳电池单体,所述直极耳电池单体和所述折极耳电池单体按正负极耳同向相对依次上下叠放,所述折极耳电池单体叠放在最上方。
其中,进一步包括:导热片,所述导热片设置在所述直极耳电池单体和所述折极耳电池单体的中间,所述导热片两侧设置有散热翼片。
其中,所述金属外壳包括:
金属上盖,所述金属上盖上设置有上连接特征,所述上连接特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
金属下盖,所述金属下盖上设置有下连接特征,所述下连接特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台;
所述金属上盖和所述金属下盖通过所述通孔和所述凸台互相卡和连接。
其中,所述金属外壳进一步包括:绝缘块,所述绝缘块分别卡合在所述金属外壳的两端。
其中,所述绝缘块包括:塑料卡件和矩形孔,所述塑料卡件设置在所述矩形孔的两端。
其中,进一步包括:焊接块,所述焊接块设置在所述电池本体的两端,其与所述电池极耳通过焊接或铆接方式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并联模块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导热系数高、强度较好的材料作为电池并联模块结构,电池本体的中间电池单体设置有导热片,该结构具有散热速率高、牢固、耐用、维护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并联模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并联模块结构的电池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并联模块结构的直极耳电池单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并联模块结构的折极耳电池单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并联模块结构的金属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并联模块结构的金属下盖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并联模块结构的导热片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并联模块结构的焊接块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并联模块结构的塑料绝缘块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池并联模块结构的塑料卡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过程、条件、实验方法等,除以下专门提及的内容之外,均为本领域的普遍知识和公知常识,本实用新型没有特别限制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91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碘化铯闪烁屏
- 下一篇:往复式柱塞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