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热电厂余热回收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6230.1 | 申请日: | 2013-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9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宁晋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B1/02 | 分类号: | F28B1/02;F28B9/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张强 |
地址: | 315201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热电厂 余热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热电厂余热回收的系统,特别涉及一种吸收式热泵的冷凝器。
背景技术
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热由高温物全传递到低温物体,这是自然规律。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为了农业灌溉、生活用水等的需要,人们利用水泵将水从低处送到高处。同样,在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为了回收通常排到大气中的低温热气、排到河川中的低温热水等中的热量,热泵被用来将低温物体中的热能传送高温物体中,然后高温物体来加热水或采暖,使热量得到充分利用。
热泵的种类很多,其中有一种叫做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是在高温驱动热源的驱动下,回收低温热源水的热量,提供较高温度的温水的设备。主机包括再生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热交换器等主要部分。低温热源水进入蒸发器,蒸发器管束外为负压区,蒸发器管束外的冷剂水吸收低温热源水热量后变成蒸汽,蒸汽再进入吸收器被溴化锂浓溶液吸收,吸收热释放给吸收器管内的温水,温水被加热,实现一次升温。而浓溶液变成稀溶液,经过热交换器升温后进入再生器,在再生器中被蒸汽加热浓缩成为浓溶液经热交换器后再进入吸收器进行吸收,而产生的冷剂蒸汽则进入冷凝器加热管内的温水,实现温水的二次升温,冷剂蒸汽冷凝成液态冷剂水进入蒸发器。如此反复,实现热泵循环。通常冷凝器中被加热的水在一个螺旋形管道内流动,螺旋形管道外部的水蒸气与螺旋形管道进行热交换冷凝成液体水,螺旋形内的水则被加热。水蒸气在遇到螺旋管被冷凝成水滴会附着在螺旋管外壁,这样会使得水蒸气与管道的换热效果变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热电厂余热回收的系统,这种应用于热电厂余热回收的系统能够快速除去附着在螺旋管道上的水滴,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
一种应用于热电厂余热回收的系统,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端设置有蒸汽入口,所述壳体下端设置有冷凝水出口,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螺旋形管道,所述螺旋形管道下端为低温水入口,所述螺旋形管道上端为高温水出口,所述螺旋形管道上设置有导流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螺旋形管道下部,所述螺旋形管道上还设置有用于导流的杆子,所述杆子贯穿并接触所述螺旋形管道。设置凸起部使得螺旋形管道外侧壁的水滴更快的流下,使得螺旋形管道与水蒸气的换热效果更好。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凸起部下方的宽度小于上方的宽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凸起部横截面的下部呈30度角。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螺旋形管道上设置有导流的凸起部和杆子,水蒸气遇到螺旋形管道冷凝后形成的水滴会流到凸起部和杆子上,水滴会顺着凸起部和杆子往下流,比自然顺着螺旋管往下流更加快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螺旋形管道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2,一种应用于热电厂余热回收的系统,包括冷凝器1,所述冷凝器1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上端设置有蒸汽入口21,所述壳体2下端设置有冷凝水出口22,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螺旋形管道3,所述螺旋形管道3下端为低温水入口31,所述螺旋形管道3上端为高温水出口32,所述螺旋形管道3上设置有导流的凸起部4,所述凸起部4设置在所述螺旋形管道3下部,所述螺旋形管道3上还设置有用于导流的杆子5,所述杆子5贯穿并接触所述螺旋形管道3。设置凸起部4使得螺旋形管道3外侧壁的水滴更快的流下,使得螺旋形管道3与水蒸气的换热效果更好。所述凸起部4下方的宽度小于上方的宽度,所述凸起部4横截面的下部呈30度角。
这种结构的冷凝器1在使用的过程中,在螺旋形管道3上附着的水滴会快速的流到凸起部4和杆子5上,并且快速的流动到冷凝器1底部,减小螺旋形管道3外侧附着水珠对换热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宁晋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宁晋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62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交流移动电源
- 下一篇:饰条与匹配件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