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空区温度场高密度网络化无线监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45276.1 | 申请日: | 2013-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5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峰;邓军;马砺;金永飞;肖旸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8C17/02 | 分类号: | G08C17/02;H04W84/18;G01K1/02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徐秦中 |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采空区 温度场 高密度 网络化 无线 监测 装置 | ||
1.采空区温度场高密度网络化无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温单元、无线收发基站、环网交换机、以太环网、监测中心,其中测温单元和无线收发基站之间通过无线自组织多跳网络相互通信连接,测温单元包括多个测温仪,无线收发基站设置在回风顺槽和/或进风顺槽且位于综放面的端头;测温单元、无线收发基站、环网交换机、以太环网、监测中心之间依次相互通信连接,
所述无线自组织多跳网络的多跳次数为5-60跳,测温仪包括感温电缆和数据控制传输单元,测温仪的最大数量等于无线自组织多跳网络的多跳次数;
数据控制传输单元和无线收发基站均包括无线通信单元,无线通信单元包括射频模块和天线;射频模块是CC1125模块;
数据控制传输单元还包括第一单片机,第一单片机通过射频模块和天线相连;第一单片机上设置有与感温电缆相连的接口;
感温电缆设置在采空区和/或沿空侧煤壁的钻孔内,每条感温电缆上设置有1-24个测温探头,数据控制传输单元依次设置在设有无线收发基站的相应采空区的回风顺槽和/或进风顺槽;
每相邻的数据控制传输单元之间的距离为3-10m,与无线收发基站相邻的数据控制传输单元和无线收发基站之间的距离为10-100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采空区温度场高密度网络化无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无线收发基站通过RS485总线、网线或Wi-Fi模块与交换机相连,无线收发基站还包括第二单片机,第二单片机包括触摸屏控制器芯片以及与触摸屏控制器芯片相匹配的触摸屏,所述RS485总线、网线或Wi-Fi模块均与第二单片机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空区温度场高密度网络化无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片机和第二单片机均为TI的16位MSP430F5438微处理器,第二单片机上设置有与RS485总线相连的RS485模块,RS485模块上设置有收发器,所述的收发器为SP3485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采空区温度场高密度网络化无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控制传输单元设置在圆柱形外壳内,该圆柱形外壳包括工程塑料盖板、不锈钢壳体和不锈钢底板,不锈钢壳体和不锈钢底板是一体的,感温电缆从工程塑料盖板上穿出,工程塑料盖板与不锈钢壳体之间密闭连接;
测温探头外部固定有圆柱形不锈钢壳体;
无线收发基站的外部设置有不锈钢防护罩。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采空区温度场高密度网络化无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射频模块是169MHz的CC1125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采空区温度场高密度网络化无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自组织多跳网络的多跳次数为20-60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采空区温度场高密度网络化无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感温电缆是电缆外表面设置有聚四氟乙烯护套的三芯屏蔽电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采空区温度场高密度网络化无线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数据控制传输单元之间的距离为3-5m,与无线收发基站相邻的数据控制传输单元和无线收发基站之间的距离为10-50m,工程塑料盖板是PEI、PEEK、PBI或PPO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527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皮草回潮机
- 下一篇:一种连续式垂直输送升降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