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输液自动提醒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45159.5 | 申请日: | 2013-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2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映群;王远斌;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1M5/168 | 分类号: | A61M5/16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066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 自动 提醒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提醒系统,具体的讲是一种应用在医疗领域的输液自动提醒系统。
【背景技术】
人们在输液过程中,当液体瓶中的液体快输完时,需要及时拔出,否则将带来生命危险,于是需要护士和被输液人提高警惕并及时保持沟通,这样一来,对双方都造成了不便。
针对以上问题,人们开发了以下提醒系统:一是病人手持小发射器,护士携带与发射器配套的接收器,当快输完液时,病人按压发射器按钮,把护士叫来。这种提醒系统,需要病人用心监控;一旦病人磕睡,护士又未及时到位,仍然会产生事故。另一种提醒系统是在输液瓶或输液导管上安装测量液位的传感器及信号发生器、接收器、显示器等组成的系统,由于售价较高等原因,尚未在国内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靠性高并完全自动的输液即将完毕的自动提醒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输液自动提醒系统,由输液装置和自动提醒装置组成,所述自动提醒装置包括传感器、无线发射器、接收器、显示器, 所述传感器由两个针头组成, 所述针头一端固定并穿过输液瓶的不导电的胶木塞,另一端用两根导线接入无线发射器。
所述两个针头5 之间的距离为0.4~0.5cm。
所述针头穿过不导电胶木塞的长度与输液瓶内输液即将完毕时剩余液体的液面高度相一致。
所述无线发射器由传感器、信号处理器、编码器和发射器组成。
所述信号接收器由接收器、解码器、显示器和喇叭组成。
采用以上技术使本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操作简便、可靠性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3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方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输液自动提醒系统, 该系统由传感器1、多路(分8路、16路、24路)无线发射器2、接收器3、显示器4组成。传感器由两个针头5组成,两个针头5 之间的距离为0.4~0.5cm , 两个针头5固定并穿过输液瓶9的不导电的胶木塞6, 针头5穿过不导电胶木塞6的长度与输液瓶9内输液即将完毕时剩余液体的液面高度相一致,两个针头5 的另一端用两根导线接7入无线发射器2,该无线发射器2部分由传感器、信号处理器、编码器和发射器组成,信号接收器部分由接收器、解码器、显示器和喇叭等组成。图3为多路无线发射器部分和多路无线接收器部分的工作原理方块图。
8路、16路、32路输液即将完毕自动提醒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及其操作过程大同小异,下面以8路为例说明之:
有8个输液床位的门诊室,其输液即将完毕自动提醒系统,其发射器部分有8个输液装置和8个无线发射器,1个无线接收器。
输液即将完毕的概念是:“输液瓶中的液体刚输完,两个针头之间无导电液体存在,使两个针头之间由导电状态变为非导电状态”为输液即将完毕。
当01号输液者输液即将完毕使发射器发射信号时,由于编码器和解码器的作用,使显示器显示01号。同理,当08号输液者输液即将完毕使发射器发射信号时,由于编码器和解码器的作用,使显示器显示08号。
操作过程为:
1.使用前,先接通无线接收器电源开关10,接收器上数码管显示“00”。
2.将传感器的两针头插入输液瓶的皮塞中,再接通无线发射器电源开关8,信号灯亮,表明发射器开始工作。
3.输液开始……
4.输液即将完毕,无线发射器发射信号;接收器显示床位号码,同时发出“笛笛笛笛—笛笛笛笛—……”间断叫声,呼叫医生、护士。
5.医生或护士前往输液即将完毕的床位,关发射器电源。此时接收器上的喇叭自动停止鸣叫,数码管显示“00”。
采用以上技术使本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操作简便、可靠性高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专利优选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专利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515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