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冷电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4030.2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2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冯勇敢;高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洋电机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5/20 | 分类号: | H02K5/20;H02K5/18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汉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55 | 代理人: | 古冠开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冷 电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冷电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一些发热量大而且散热性能差的电机,如车用的永磁电机,一般采用散热装置对电机进行强制散热来确保电机在安全的温度环境下工作。目前电机的强制散热方式主要包括风冷散热和液冷(如水冷)散热两种。考虑到水冷散热的成本和受工作环境的限制,电机的风冷散热结构得到很大的应用。
现有的电机风冷散热一般采用在电机的端部安装风罩,在风罩内安装风扇,风扇转动向电机输送冷风,冷风经过端盖的进风口进入机壳的风道,从风道另一端的端盖流出并带走电机产生的热量。这种风冷散热结构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风扇产生的冷风只有少部分是直接进入机壳的风道对电机进行散热,绝大部分的冷风是直接吹在端盖上,风扇利用率低,风扇产生的冷风绝大部分被白白浪费,且风扇在高速转速下不停向端盖吹风,会在风罩内形成湍流空气,产生强烈的噪音;2)同时由于这种结构的电机散热效果差、效率低,为了保证足够的风量,所以往往选择大功率的风扇,大功率风扇的成本高、占用的空间大,同时大功率风扇产生的振动和噪声相应增加,给电机的减噪减振带来一定压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风冷电机结构,该结构简单紧凑、散热效果好、效率高,产生的噪音和振动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风冷电机结构,包括转轴、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机壳和端盖,机壳 里面形成用于安装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的空腔,机壳侧壁设有贯通机壳两个端面的若干风道通孔,端盖安装在机壳的两端,在端盖上设有若干个与机壳风道通孔连通的导风孔,在导风孔外、端盖的顶面上安装有支承台,支承台中间设有与导风孔贯通的空腔,在空腔内、支承台上安装有风扇。
上述所述的机壳的风道通孔内壁凸出若干散热筋,若干散热筋平行布局。
上述所述的风道通孔、导风孔和风扇的数量是一样的。
上述所述的端盖包括前端盖和后端盖,支承台设置在后端盖的顶面上。
上述所述的转子组件安装在转轴上,定子组件与机壳连接在一起嵌套在转子组件外,端盖安装在机壳的两端,转轴支承在端盖的轴承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效果:1)机壳侧壁设有贯通机壳两个端面的若干风道通孔,端盖安装在机壳的两端,在端盖上设有若干个与机壳风道通孔连通的导风孔,在导风孔外、端盖的顶面上安装有支承台,支承台中间设有与导风孔贯通的空腔,在空腔内、支承台上安装有风扇,风扇产生的冷风直接通过空腔流向导风孔,并由导风孔通过风道通孔带走电机产生的热量,该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可以大大减少风扇产生的冷风在端盖上的损失,提高风扇的利用率,由于不需要采用大功率的风扇,风扇占用的体积空间小,使电机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不会产生湍流空气,电机的噪音和振动小;2)机壳的风道通孔内壁凸出若干散热筋,若干散热筋平行布局,增加机壳与流经风道通孔冷风的接触面积,使冷风可以带走电机更多的热量,提高机壳的散热性能;3)端支承台设置在后端盖的顶面上,在后端盖的顶面上安装支承台和风扇更加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图3 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 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 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图6 是图5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风冷电机结构,包括转轴1、转子组件2和定子组件3、机壳4和端盖5,机壳4里面形成用于安装转子组件2和定子组件3的空腔41,机壳4侧壁设有贯通机壳4两个端面的若干风道通孔42,端盖5安装在机壳4的两端,在端盖5上设有若干个与机壳4风道通孔42连通的导风孔51,在导风孔51外、端盖5的顶面上安装有支承台6,支承台6中间设有与导风孔51贯通的空腔61,在空腔61内、支承台6上安装有风扇7。
在机壳4的风道通孔42内壁凸出若干散热筋43,若干散热筋43平行布局。
风道通孔42、导风孔51和风扇7的数量是一样的。
端盖5包括前端盖52和后端盖53,支承台6设置在后端盖53的顶面上。
转子组件2安装在转轴1上,定子组件3与机壳4连接在一起嵌套在转子组件2外,端盖5安装在机壳4的两端,转轴1支承在端盖5的轴承上。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风扇7产生的冷风直接通过空腔61流向导风孔51,并由导风孔51通过风道通孔42带走电机产生的热量,该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可以大大减少风扇6产生的冷风在端盖5上的损失,提高风扇6的利用率, 而且不需要采用大功率的风扇6,风扇6占用的体积空间小,使电机结构更加紧凑,同时不会产生湍流空气,电机的噪音和振动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洋电机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洋电机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40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开关
- 下一篇:流场状态可控的泡状流流道振动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