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列车气电连接综合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3855.2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00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卫;詹涛;董金松;张学礼;宗成强;魏金;冯华万;张浩;任华洲;陈雄;许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17/08 | 分类号: | G01M17/08;G01R31/4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李鹏;王敏锋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列车 连接 综合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列车参数测试装置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列车气电连接综合测试装置,适用于对牵引车制动系统及半挂车制动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检测。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的牵引车和半挂车的生产企业中,关于制动管路气密性和制动反应时间的要求都不尽相同,所使用零件的规格也存在细微的差别,这样就会导致列车的气密性在一定程度上达不到国标中的要求,使得制动反应时间出现误差,制动效能降低。
为了检测牵引车和半挂车还有整个列车的制动管理库气密性和制动反应时间,就必须有专门的设备来对各项指标来进行检测。现在国内满足这种检测要求的检测设备功能还比较单一,主要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性价比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列车气电连接综合测试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对汽车列车参数及其半挂灯进行检测。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列车气电连接综合测试装置,包括HUB,还包括分别与HUB连接的第一控制模块和第二控制模块,第一控制模块与传感器连接,第一控制模块还依次通过第一继电器和灭弧模块与电磁阀连接,第二控制模块分别与灯光检测控制模块和第二继电器模块连接,灯光检测控制模块与第二继电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成本低;
2.操作方便,易于控制;
3.检测效率高,能够实现对汽车列车运行参数的检测,及其对半挂灯的运行状态进行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灯光检测控制模块的原理示意图。
图中:1-第一控制模块;2-第二控制模块;3-第一继电器;4-第二继电器;5-灯光检测控制模块;6-灭弧模块;7-电磁阀;8-传感器;9-HUB(集线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列车气电连接综合测试装置,包括HUB9,还包括分别与HUB9连接的第一控制模块1和第二控制模块2,第一控制模块1与传感器8连接,第一控制模块1还依次通过第一继电器3和灭弧模块6与电磁阀7连接,第二控制模块2分别与灯光检测控制模块5和第二继电器4模块连接,灯光检测控制模块5与第二继电器4连接。
其中:第一控制模块1的型号可以是NI USB-6009;
第二控制模块2的型号可以是NI USB-6009;
第一继电器3的型号可以是SRD-05VDC-SL-C;
第二继电器4的型号可以是SRD-05VDC-SL-C;
灯光检测控制模块5的型号可以是BTS6143;
灭弧模块6的型号可以是3TX1-13B;
电磁阀7的型号可以是SLG5404-04;
传感器8的型号可以是4040PC150G5D;
HUB9的型号可以是SHU029。
第一控制模块1可以输出电磁阀的控制电平信号,电磁阀的控制电平信号依次通过第一继电器3和灭弧模块6输入到电磁阀7中,控制电磁阀7的开合。传感器8检测牵引车和半挂车中供气管路和控制管路中气压的变化值和气压变化的时间,并将检测到的模拟量参数输送到第一控制模块1,第一控制模块1可以通过HUB9将检测到的模拟量参数上传到外接的上位机。传感器检测牵引车与半挂车中供气管路和控制管路中的气压值和气压变化的时间信号, 第一控制模块1可以通过电磁阀7分别控制牵引车与半挂车供气管路和控制管路的开闭。通过上述硬件,可以实现控制检测列车系统中的气压变化值和气压变化的时间。
第二控制模块2通过第二继电器4发送检测信号到灯光检测控制模块5。灯光检测控制模块5接收到检测信号后,将外接的半挂灯与电源连接,同时将工作的半挂灯的工作电流信号传送到第二控制模块2,第二控制模块2接收半挂灯的工作电流信号。第二控制模块2还可以通过HUB9将半挂灯的工作电流信号上传到外接的上位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未经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38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浮体绳轮波浪动力采集装置
- 下一篇:梭口成型装置及安装有该装置的织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