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桥梁斜拉索张拉撑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3840.6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20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吴中鑫;王蔚;盛海军;吴俊明;陈进;马小云;赵东奎;曹适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6 | 分类号: | E01D19/16;E01D21/00;E01D24/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俞鸿 |
地址: | 430077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梁 斜拉索张拉撑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斜拉索张拉撑脚装置。
背景技术
撑脚是斜拉桥换索工程张拉设备的重要组件。旧斜拉桥斜拉索更换施工程序一般分为旧索拆除和新索安装两步,旧索拆除是通过张拉装置将斜拉索索力释放掉,新索安装是通过张拉装置给斜拉索施加预定的拉力。张拉设备是斜拉桥斜拉索更换施工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其中撑脚位于千斤顶和锚垫板之间,是张拉设备的核心组件。
大跨径斜拉桥的索长一般超过300m,索重每延米可超过100kg,斜拉索索力可超过600t。为了顺利将旧索索力释放、新索索力施加,传统施工方式是在张拉千斤顶和斜拉索锚垫板之间安装千斤顶反力架。千斤顶反力架一般为两面实心撑力板,两面为空心操作面,断面形式为矩形。千斤顶反力架结构笨重、重复使用率低、安全系数低,使得大跨径大吨位斜拉索更换施工操作复杂、工效较低、安全隐患较多。
现有撑脚是工程技术人员在拉索张拉过程中结合工程需要自行设计的功能性工具,由于工程问题的不确定性,目前工程应用中的撑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设备适用性差、重复使用率低、造成资源的浪费;
(2)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现场条件的限制及操作的变化因素,撑脚的实心撑力板形成较大操作面盲区,给张拉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利;
(3)工程技术人员基于传统的设计理念和施工的安全性,往往将设备设计得结构复杂、设备笨重,转移困难,结构稳定性差、安全系数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斜拉桥旧索拆除和新索安装施工过程中连接张拉千斤顶和锚垫板间的桥梁斜拉索张拉撑脚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由对称的左右两个半撑脚固定连接而成,所述每个半撑脚包括形状为半圆环形柱体的竖向环撑,所述竖向环撑顶端与半圆形的上盖板固定连接,所述竖向环撑底端与半圆形的下盖板固定连接,所述左右两个半撑脚的上盖板和下盖板中心开有用于斜拉索穿过的通孔。本实用新型由对称的两部分组成,通过高强螺栓连接,安装和拆卸时单件比较轻,不受周边零部件限制。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竖向环撑两端设有螺栓耳板,所述左右两个半撑脚通过螺栓穿过螺栓耳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竖向环撑上沿圆周均匀开有孔。该镂空式结构增加了旧索索力释放和新索索力施加时的操作空间,降低了旧索索力释放和新索索力施加难度,提高了旧索索力释放和新索索力施加工效。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竖向环撑内壁上沿圆周均匀固定连接有加强件。
进一步优选的结构,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上分别开有用于连接多个撑脚装置的螺栓通孔。可以根据张拉千斤顶安装位置距锚垫板位置调整撑脚装置连接的数量,提高了撑脚装置的使用范围,降低了撑脚装置安装和拆除的难度,提高了斜拉索更换施工工效。
本实用新型具有适应性广、使用方便、重量较轻、价格便宜、结构受力合理、稳定性高、安全可靠、便于安装和拆除、可重复使用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左右两部分通过连接板由高强螺栓连接,将撑脚装置一分为二,降低了撑脚装置安装和拆除的难度,提高了斜拉索更换施工工效。撑脚装置的竖向受力构件由竖向环撑及六块竖向环撑加强件构成,增加了斜拉索更换施工时的操作空间。撑脚装置可以根据张拉千斤顶安装位置距锚垫板位置调整撑脚装置连接的数量,提高了撑脚装置的使用范围。斜拉索张拉千斤顶反力装置由临时结构改为专撑脚装置,降低了斜拉索更换施工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半个上盖板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半个下盖板示意图;
图5是竖向环撑结构示意图;
图6是竖向环撑加强件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实用新型,但它们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限定。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大吨位斜拉索张拉撑脚装置6采用环形结构设计,布置在千斤顶13与锚垫板10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二航路桥特种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38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机混合防火材料
- 下一篇:汽车用电池端子夹锻造制造方法及制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