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紫外光源的发光二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3043.8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6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罗锦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海金汇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50 | 分类号: | H01L33/50;H01L33/48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293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紫外 光源 发光二极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紫外光源的发光二极管。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简称为LED。由镓与砷、磷的化合物制成的二极管,当电子与空穴复合时能辐射出可见光,因而可以用来制成发光二极管。在电路及仪器中作为指示灯,或者组成文字或数字显示。磷砷化镓二极管发红光,磷化镓二极管发绿光,碳化硅二极管发黄光。LED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作为目前全球最受瞩目的新一代光源,LED因其高亮度、低热量、长寿命、无毒、可回收再利用等优点,被称为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照明光源。我国的LED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40年的发展,现已形成7个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产品广泛应用于景观照明和普通照明领域,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照明电器生产国和第二大照明电器出口国。
例如申请号为CN200610140330.6,公开号为CN101192638的中国专利“LED元件”,公开了一种发光二极管元件,包括:底座;发光二极管芯片,置于所述底座上;荧光粉层,与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相接设。所述荧光粉层为荧光粉与环氧树脂、水玻璃或硅胶调和成的液体层。所述荧光粉层为固态或胶态薄膜。所述荧光粉层通过覆盖层与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相接设。此专利的产品不足之处在于,灯源发光效率不好, LED光源长期使用后光衰严重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灯源发光效率不好, LED光源长期使用后光衰严重的问题,提出一种适用于紫外光源的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适用于紫外光源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凹槽,在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发光二极管晶粒,所述发光二极管晶粒外设置有水玻璃层,所述水玻璃层外依次设置有第一荧光粉层、第二荧光粉层、第三荧光粉层和第四荧光粉层,所述第一荧光粉层为焦磷酸锶荧光粉层,所述第二荧光粉层为蓝色荧光粉层,所述第三荧光粉层为红色荧光粉层,所述第四荧光粉层为绿色荧光粉层,所述发光二极管晶粒为氮化铟镓铝发光二极管晶粒,所述焦磷酸锶荧光粉层的厚度为200微米。
所述第二荧光粉层的荧光粉颗粒形状为棒状。
所述第三荧光粉层的荧光粉颗粒形状为球状。
所述第四荧光粉层的荧光粉颗粒形状为球状。
所述第二荧光粉层、第三荧光粉层和第四荧光粉层均为无机荧光粉和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混合物。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焦磷酸锶荧光粉层与三色荧光粉层相结合的方式,可适用于紫外线光源,在保证发光二极管晶粒亮度足够强的前提下,降低了发光二极管晶粒亮度的衰减,同时也保护了人眼,使人眼不会因为发光二极管晶粒亮度过强而受到伤害。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荧光粉层和发光二极管晶粒之间设置的水玻璃层,水玻璃可用于涂刷材料表面,提高其抗风化能力,提高材料的密实度、强度、抗渗性、抗冻性及耐水性等。起到速凝防水的作用,防火、耐酸。
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荧光粉层与第三荧光粉层、第四荧光粉层的荧光粉颗粒形状不同,则增强了发光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壳体1,凹槽2, 发光二极管晶粒3,水玻璃层4,第一荧光粉层5,第二荧光粉层6,第三荧光粉层7,第四荧光粉层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适用于紫外光源的发光二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1,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凹槽2,在所述凹槽2内设置有发光二极管晶粒3,所述发光二极管晶粒3外设置有水玻璃层4,所述水玻璃层4外依次设置有第一荧光粉层5、第二荧光粉层6、第三荧光粉层7和第四荧光粉层8,所述第一荧光粉层5为焦磷酸锶荧光粉层,所述第二荧光粉层6为蓝色荧光粉层,所述第三荧光粉层7为红色荧光粉层,所述第四荧光粉层8为绿色荧光粉层,所述发光二极管晶粒3为氮化铟镓铝发光二极管晶粒3,所述焦磷酸锶荧光粉层的厚度为200微米。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焦磷酸锶荧光粉层与三色荧光粉层相结合的方式,可适用于紫外线光源,在保证发光二极管晶粒3亮度足够强的前提下,降低了发光二极管晶粒3亮度的衰减,同时也保护了人眼,使人眼不会因为发光二极管晶粒3亮度过强而受到伤害。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海金汇光电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海金汇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304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