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失模铸造飞轮壳浇注用内浇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2894.0 | 申请日: | 2013-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65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黄庭深;向仲奎;耿德伟;许小都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锦兴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9/04 | 分类号: | B22C9/04;B22C9/08;B22C9/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499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失 铸造 飞轮 浇注 用内浇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铸造时的浇注系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消失模铸造飞轮壳浇注用内浇道系统。
背景技术
消失模铸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铸造工艺方法,具有铸造产品表面光洁度、尺寸精度高、绿色环保、成本低等优点,对于汽车飞轮壳体等薄壁件的铸造,浇注模具的设计尤为重要,其浇注系统结构及位置直接影响产品铸造的质量及产量。
目前,在消失模铸造汽车飞轮壳的浇注系统是直接与飞轮壳白膜外表面连接,采用顶浇注或底浇注方式。采用以上两种铸造方式时,由于浇注系统产品外表面直接粘接,在去除浇口、打磨时,易破坏产品外表面,产生凹凸部位,直接影响产品的强度及外观质量、甚至导致产品报废;采取顶浇注或底浇注,铁水达到底部或顶部的时间较长,易在铁水最后达到的部位因温度降低及流速减小而产生冷隔,导致产品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产品报废率低的内浇注铸造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消失模铸造飞轮壳浇注用内浇道系统,包括白模本体(1),所述白模本体(1)上设有内浇道(2),所述内浇道(2)与横浇道(3)连接;所述内浇道(2)与横浇道(3)连接处为圆形;所述内浇道(2)是三个,所述内浇道(2)之间的夹角为120°。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由于采用本实用新型消失模铸造飞轮壳浇注用内浇道系统,在飞轮壳浇注过程中,使得铁水从中间同时向四周流动,在10秒内完成产品的成型,避免因铁水的冷却及流速逐步减小使产品产生冷隔而导致产品报废。
2)消失模铸造飞轮壳浇注用内浇道系统,通过内浇道浇注使得铁水很快到达相应部件,极大的减少浇注时间,有效提高产品成品率,降低产品的报废率,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合理改善内浇道的形状、大小、位置,避免产品在去除浇口、打磨时出现不必要的废品,进一步降低废品率,降低产品成本。
4)使用本实用新型消失模铸造飞轮壳浇注用内浇道系统,可增加飞轮壳白膜模型的强度,减少飞轮壳白膜模型在粘接、涂料、造型、浇注中产生的变形。
附图说明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消失模铸造飞轮壳浇注用内浇道系统主视图;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消失模铸造飞轮壳浇注用内浇道系统截面图。
各图中标记名称为:1.白模本体 2.内浇道 3.横浇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消失模铸造飞轮壳浇注用内浇道系统主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消失模铸造飞轮壳浇注用内浇道系统截面图,消失模铸造飞轮壳浇注用内浇道系统,包括白模本体(1),所述白模本体(1)上设有内浇道(2),在飞轮壳浇注过程中,使得铁水通过内浇道(2)从中间同时向四周流动,在10秒内完成产品的成型,避免因铁水的冷却及流速逐步减小使产品产生冷隔而导致产品报废;所述内浇道(2)与横浇道(3)连接,通过横浇道(3)将铁水浇注到白模本体(1)中,所述内浇道(2)与横浇道(3)连接处为圆形;所述内浇道(2)是三个,所述内浇道(2)之间的夹角为120°,互相连通的内浇道(2)极大缩短浇注成型过程,可增加飞轮壳白膜模型的强度,减少飞轮壳白膜模型在粘接、涂料、造型、浇注中产生的变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锦兴机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锦兴机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28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