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泄气呼吸气囊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2138.8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94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蒋忠;殷国平;李冰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1 | 分类号: | A61M16/01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26 | 代理人: | 孙鸥;朱杰 |
地址: | 21000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泄气 呼吸 气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麻醉呼吸气囊,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泄气呼吸气囊。
背景技术
临床全身麻醉中,气管插管前须先行麻醉诱导,在此过程中麻醉机多调为手控呼吸模式,由麻醉医师一手托患者下颌另一手捏呼吸气囊做人工呼吸;当麻醉诱导结束,气管插管完成连接麻醉机后应立即将手控呼吸模式改为机控呼吸模式,如因麻醉医师工作疏忽忘记转换呼吸模式,将会带来严重甚至灾难性后果,此类意外临床工作中常有发生。
如果气管插管完成连接麻醉机后忘记将手控呼吸模式改为机控呼吸模式,则呼吸机处于持续充气状态,氧气气流只进不出,呼吸气囊和患者肺脏持续膨胀,气道压力急剧上升。过度膨胀的双肺将对肺本身造成严重损害,术前合并肺大泡或肺气肿的患者更易发生肺脏破裂;同时氧气只进不出时体内二氧化碳无法排出,造成体内二氧化碳蓄积;另外膨胀的双肺挤压心脏,造成心脏收缩和舒张受限,引起血压急剧下降和心率极度过速。如不及时处理甚至会引起患者心跳骤停。
现有麻醉机的手控呼吸模式和机控呼吸模式之间的转换均由麻醉医师手动完成,但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间一旦忙乱(现实手术麻醉中常态)极有可能忘记进行呼吸模式的转换,如果不及时纠正则患者肺脏和呼吸气囊急剧膨胀,可能对患者造成极大损害。当然如果麻醉医师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并严密观察可以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但高强度工作状态下此类差错仍时有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部分麻醉机带有气道高压报警装置,但许多麻醉医师会将报警关闭或将气道高压报警限调高,或者将报警声调低,因为手术室声音本就噪杂,常常干扰医生的操作,同时麻醉机对气道压过高的报警声音和其他各种故障的报警声音相同,并不能区别性地提醒气道压过高,也不能自动泄气避免气道压过高,所以并不能杜绝此类危象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研制一种自动泄气呼吸气囊。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自动泄气呼吸气囊,呼吸囊一端为呼吸囊开口,另一端是呼吸囊的泄气口,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在泄气口处的管腔内设置限压阀,其上端位置在泄气口上方,其下端位置在泄气口下方。
所述限压阀上套接弹簧,弹簧一端顶在管腔上,另一端顶在限压阀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可有效杜绝临床工作中忘记进行呼吸模式转换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后果,防止气流只进不出对肺脏的损伤和对心脏的压迫,避免肺大泡破裂,肺脏破裂、严重低血压等高危并发症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优点和效果将在下面继续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标号对应部件名称如下:
呼吸囊1、呼吸囊开口2、限压阀3、弹簧4、泄气口5。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
呼吸囊1一(上)端是呼吸囊开口2,另一(下)端是呼吸囊的泄气口5;在泄气口5处的管腔内设置一个限压阀3,其上套有弹簧4,弹簧4一端顶在管腔上,另一端顶在限压阀3上,即限压阀3在受到压力较小时的位置在管腔内处于泄气口5的上方,堵塞泄气口5,当限压阀3受到压力较大时的位置在管腔内处于泄气口5的下方,从而使得呼吸囊1与泄气口5相通。呼吸囊1又称呼吸气囊。
本实用新型应用过程说明:
使用时,呼吸囊1内从呼吸囊开口2进气,使呼吸囊1内充满气体,此时的限压阀3处在泄气口5的上方,呼吸囊1内的气体自然无法从泄气口5中排出;当人工挤压呼吸囊1辅助或控制呼吸时,呼吸囊1内压力达不到一定数值(如30cmH20)则气体不会从泄气口5泄出;当麻醉医师忘记进行呼吸模式转换时,呼吸囊1内压力进行性升高,当呼吸囊1内压超过一定数值(如30cmH20)时,限压阀3受到呼吸囊1内的压力作用,向下克服弹簧4的弹力,直至下到超过泄气口5所处的位置,从而使得呼吸囊1内的气体可以从泄气口5处泻出并触发报警,达到将呼吸囊1内的多余气体泄出的目的,同时提醒麻醉医师迅速处理,保证患者的安全。报警可以是声响报警,也可以灯光报警,以辅助限压阀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未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213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有序广播优先级重定位的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静脉留置针保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