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细晶粒钛合金TC4叶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8587.5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39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吴振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驳原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5/14 | 分类号: | F01D5/14;F01D5/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地址: | 201401 上海市奉贤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粒 钛合金 tc4 叶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发动机制造技术领域的叶片,具体是一种超细晶粒钛合金TC4叶片。
背景技术
现在,为了大飞机及支线飞机甚至战斗机制造之需,我国规划建立研发批量生产新型发动机。为了顺利实现规划必须保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竞争能力的燃气轮机的生产。其中叶片是燃气轮机的关键零件之一。如今常规的模锻方法,不仅成本高,而且综合性能满足不了高要求。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克服现今制造技术不足,用超细晶粒100~500nmTC4钛合金制造叶片,不仅使锻造温度降低220℃,从而可使用低性能低价格耐热模具钢锻造叶片、降低成本,而且使钛合金叶片强度提高了8%,疲劳强度增加20~30%,零件寿命、耐磨性和耐蚀性增长几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超细晶粒钛合金TC4叶片,具有超细晶粒的同时强度提高到1160MPa。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叶片由叶身部分、榫头部分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过渡部分组成,其中:过渡部分的显微组织为粒径10μm球状α颗粒和片状α/β组织;榫头部位的显微组织为带有α相的尺寸5μm片状晶粒。
所述的叶身部分的形状长宽尺寸为:长58mm,平均宽33mm。
所述的榫头部分的形状长宽尺寸为:长13.5mm,平均宽38mm。
所述的过渡部分的形状长宽尺寸为:长5mm,平均宽34mm。
本实用新型所述叶片具有超细晶粒,其强度达到1160MPa。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钛合金具体为(α+β)型钛合金TC4,具有平均β相晶粒尺寸230μm;预定合金变形温度范围在具有β-相占15~25%TC4范围内。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包括:
1.在700℃模锻条件下,具有超细组织的叶片叶身宏观组织没有恶化。这就保证了具有超细晶粒的叶片强度提高到1160MPa,超过常规生产叶片8%以上。
2.具有超细晶粒叶片比常规生产的叶片具有更高抗疲劳裂纹生成性能,离子氮化表面提高了该指标。
附图说明
图1为等温条件下多重全方位变形获得具有超细晶粒的毛坯变形略图;
图中:a为垂直圆柱体轴线(y轴)鐓拔过程示意图;b为长方体鐓拔过程示意图;c为6面体变成8面体鐓拔过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制备得到的叶片结构示意图;
图中:a为主视图;b为后视图;c为a的A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叶片由叶身部分1、榫头部分2以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过渡部分3组成,其中:过渡部分3的显微组织为粒径10μm球状α颗粒和片状α/β组织;榫头部位2的显微组织为带有α相的尺寸5μm片状晶粒。
所述的叶身部分1的形状长宽尺寸为:长58mm,平均宽33mm。
所述的榫头部分2的形状长宽尺寸为:长13.5mm,平均宽38mm。
所述的过渡部分3的形状长宽尺寸为:长5mm,平均宽34mm。
本实施例叶片具有超细晶粒的钛合金TC4叶片,其强度达到1160MPa,该叶片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第一步、如图1a)中1所示,用D0=50mm、高H0=100mm的TC4钛合金棒料,经中频感应加热后,置于型号THP10-2000B装有等温装置的锻造液压机上锻压,具体为:
1.1)如图1a中2-4所示,以y轴方向,总变形程度50%(即镦去50mm高度),每次镦粗变形量≤5%进行镦粗10次;如图1a中4所示,得到的半成品。
1.2)如图1b中1-4所示,将y轴变为x轴,平行x轴方向镦粗,总变形程度50%,每次镦拔变形量≤5%进行镦拔10次,如图1b中3所示,得到长方体。
1.3)如图1c中2-4所示,将x轴变为z轴,平行z轴拔长并镦粗,总变形程度50%,每次镦拔变形量≤5%进行镦拔10次,如图1c中4所示,得到八面体。
1.4)置于径向制有拔长台等温模块中拉拔之后获得具有要求尺寸的毛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驳原金属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驳原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85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原油外输管线堵漏的专用卡子
- 下一篇:弹性体复合排泥胶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