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板形固态照明灯及其灯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8258.0 | 申请日: | 2013-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3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秦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彪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9/00;F21V5/08;F21V7/04;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72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态 照明灯 及其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态照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到由数多灯杯和固态光源构成的板形照明灯,涉及到散热和降低眩光技术。
技术背景
LED(固态光源)由于节能环保,被认为是人类下一代照明用光源,但阻碍LED照明灯普及,取代传统照明灯的关键障碍是:LED照明灯的造价太高。LED照明灯的成本可分成三部分:LED光源、电源和结构件,结构件包括有散热器,目前结构件的成本已占LED照明灯的总成本的三分之一之多,LED光源的成本为当前的主要成本,但有成倍的下降空间,因而降低结构件(散热器)成本将成为实现LED普及的重点。
LED芯片发出的光,光通密度非常高,人的眼睛直接看着LED芯片发出的光,会产生强烈的眩光问题,现有一种板形LED照明灯,采用液晶显示器中的背光技术,应用其中的导光板,使光能从一面积较大的平面均匀地射出,光通密度显著下降,眩光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并且板形结构较适合于安装在房顶天花板上,替代现传统的栅格灯。但这样的板形LED照明灯问题有:导光板成本高,则照明灯造价也就高;导光板透光效率有限,因而导致照明灯的光效下降,LED芯片集中设置在板形的侧边,LED芯片散热问题严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固态照明灯,既有板形结构,又能有效降低眩光,并充分利用灯具的结构作为散热片,有效解决散热问题,又能显著地降低灯具的成本造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在同一张金属板上,经冲压拉伸制成至少有四个灯杯,构成一灯杯金属板,在灯杯金属板的周圈边缘设置有侧折边,该侧折边和灯杯金属板为同一张金属板材加工而成的,每个灯杯配有固态光源,单个固态光源的功率不大于8w,固态光源配有导热板或导热芯,该导热板或导热芯与灯杯设置有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传热面,作为灯具配光以及结构件的灯杯金属板被利用成散热片,固态光源产生的热量至少有一半传到灯杯(灯杯金属板)散出。
降低光通密度,解决眩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有:1、灯杯前设置有采用了散光结构或散光材料的前透光罩;2、从固态光源发出的光有一半以上照射到灯杯内的反光面上,再反射出灯杯(灯具),灯杯内的反光面积要足够大,则光通量密度就能有效降低,眩光问题也就得到解决,具体有三种如下方案:
方案一、在固态光源前设置有配光透镜,从固态光源发出的光经配光透镜后,有一半以上照射到灯杯内的反光面上,再朝灯杯(灯具)外反射。
方案二、在固态光源前方设置有灯芯反光器,该灯芯反光器将一半以上来自固态光源发出的光反射到灯杯内的反光面上,再朝灯杯外反射。
方案三、固态光源前设置有灯芯罩和灯芯反光器,灯芯罩设置有面向灯杯内的反光面的侧壁,该侧壁采用了散光结构或散光材料。
本实用新型照明灯的固态光源分成数多个,并各自配有灯杯,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固态光源的散热和降低灯具的光通量密度(降低眩光)。灯杯数量多,单个灯杯尺寸减小,灯杯的拉伸加工变形减小,灯杯内的反光表面处理就可设置在拉伸加工前,即可直接采用已有反光表面处理的金属板材制造灯杯金属板,这样可降低加工成本。但灯杯数量过多,不利的方面有,固态光源数量过多,固态光源每瓦的成本增加,光源的装配工作量增加。
数多个甚至照明灯中所有的灯杯都在同一张金属板经有冲压拉伸制成,结构简洁,生产效率高,加工制造成本低。加工成本得到有效降低,因而降低材料用量成本的意义就进一步上升,采用更薄的金属材料,可降低材料用量成本,不利的方面有:结构强度降低和热传导不利的因素。数多凸起的灯杯构成有加强筋结构,提高了金属板的结构强度,在灯杯金属板的周圈边缘设置有侧折边,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该侧折边直接从灯杯金属板的金属板材弯折而成,加工简单,强度更高;关于热传导方面,以下有详细的分析。
采用《传热学》中的肋效率来分析,灯杯金属板作为散热片时,金属板材厚度以及灯杯尺寸大小(涉及固态光源的功率)对散热的影响,选取合理的金属板材厚度(涉及原材料成本)以及灯杯尺寸(涉及固态光源的功率)。根据《传热学》,肋效率的定义为:实际(比如铝的导热系数大致为200W/mk)散热量与导热系数为无穷大(理想导热材料)时的散热量之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彪,未经秦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825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