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于连接的由耐磨陶瓷管和金属管组合成的复合物料输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6875.7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4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牟元全;方文;李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罗曼耐磨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4 | 分类号: | F16L9/14;F16L23/02;F16L59/1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谭春艳 |
地址: | 401320 重庆市巴***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连接 耐磨 陶瓷 金属管 组合 复合 物料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管道,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连接的由耐磨陶瓷管和金属管组合成的复合物料输送管。
背景技术
目前,像火力发电厂等使用的用于输送煤粉的管道大都采用钢管或耐磨钢管作为输送管道,,实践证明,在粉煤灰流速为45米/秒的输送条件下,无缝钢管的耐冲击力较差,壁厚为10mm的无缝钢管弯头的冲击点在40天内就会出现孔洞而开始泄漏。
为了解决耐磨问题,目前,也有工厂采用陶瓷管道作为输送管道,但是由于陶瓷自身重量大,当陶瓷管道的内径越大,陶瓷管本身的长度就很难做长,否则运输、安装将都很麻烦。因此,只能采用一节一节的陶瓷管对接装成一个输送管道。但是陶瓷管接头时不好处理,其次由于陶瓷管本身的重量大,对接后易出现断裂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连接的由耐磨陶瓷管和金属管组合成的复合物料输送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便于连接的由耐磨陶瓷管和金属管组合成的复合物料输送管,其特征在于:包 括碳化硅陶瓷管(1),所述碳化硅陶瓷管(1)的长度为0.8-1.2m,所述碳化硅陶瓷管(1)的内径为180-300mm,所述碳化硅陶瓷管(1)外套有钢管(2),所述钢管(2)的长度与碳化硅陶瓷管(1)的长度相同,所述钢管(2)的两端设有法兰盘(3),所述钢管(2)和碳化硅陶瓷管(1)之间为填充层(4)。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碳化硅陶瓷管的内径做成180-300mm,内径大小适合作为煤粉等的输送管道,长度0.8-1.2m,重量适中,方便运输,安装。陶瓷管耐磨,解决了目前煤粉等输送管的耐磨问题。在碳化硅陶瓷管外套钢管,钢管的两端连接法兰盘,解决了陶瓷管的对接问题,对接方便。并且钢管可以用于支撑陶瓷管的重量,避免断裂的现象。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提高耐磨性,方便对接,解决对接易断的问题,所述碳化硅陶瓷管(1)的管壁厚度为10-15mm,所述填充层(4)的厚度为5-15mm,所述钢管的管壁厚度为5-10mm。
作为优选:所述钢管(2)为Q235钢管。
作为优选:所述填充层(4)由水泥和碳化硅组成。
作为优选:所述填充层(4)由绝热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耐磨性好,对接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便于连接的由耐磨陶瓷管和金属管组合成的复合物料输送管由碳化硅陶瓷管1、钢管2、填充层4和法兰盘3等部件组成,所述碳化硅陶瓷管1的长度为0.8-1.2m,所述碳化硅陶瓷管1的内径为180-300mm,所述碳化硅陶瓷管1的管壁厚度为10-15mm,所述碳化硅陶瓷管1外套有钢管2,所述钢管2为Q235钢管。所述钢管2的长度与碳化硅陶瓷管1的长度相同,所述钢管2的管壁厚度为5-10mm。所述钢管2的两端设有法兰盘3,所述钢管2和碳化硅陶瓷管1之间为填充层4,所述填充层4的厚度为5-15mm。所述填充层4由水泥和碳化硅组成。或者所述填充层4由绝热材料制成。
当用于输送管道时,将多节这样的耐磨陶瓷管通过法兰盘3连接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罗曼耐磨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重庆罗曼耐磨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68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