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生物质浸渣燃烧塔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6852.6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41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定宇;谢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定宇;谢宁 |
主分类号: | F23G7/02 | 分类号: | F23G7/02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 43108 | 代理人: | 宋向红 |
地址: | 4111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质浸渣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物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质浸渣燃烧塔组。
背景技术
目前,制药、食品饮料、酿酒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生物质浸渣,对于生物质浸渣的处理,处理方法有填埋和焚烧等,填埋增加了城市垃圾处理负担,造成环境污染,处理成本高;手动焚烧掺煤燃烧,处理容量小、效率低、环境污染大;机械焚烧掺煤燃烧,需将生物质浸渣预烘干处理,系统复杂而且存在燃烧、腐蚀、污染等技术问题,目前国内尚未报道过成功实例,涉及的行业对于生物质浸渣处理非常棘手并亟待科学、环保、经济的处理办法。生物质浸渣显著的特点是高水份(含水80%)低发热值(Qdw小于4180kJ/kg),将其燃烧并余热利用必须解决燃烧方式、掺入生物质最佳比例、生物质浸渣的输送入炉、受热面积灰及碱金属和氯腐蚀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处理容量大、效率高、成本降低的生物质浸渣燃烧塔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生物质浸渣燃烧塔组,它包括一个以上的燃烧塔,燃烧塔的烟气出口与一个燃烬沉降室连接;所述燃烧塔的底部设置有流化床,燃烧塔还连接有给料系统及二次风系统。
具体地说,所述燃烧塔的流化床包括安装于燃烧塔底部风室之上的布风板,布风板安装于槽钢支架上,在布风板上均布有若干风帽;风室一侧联通有高压一次风管,风室底部设有放渣管,放渣管顶部与布风板联通,放渣管底部伸出风室底部外并在管口安装有放灰门;在放渣管与风室底部的接口处设有膨胀密封装置;风室底部还设有检修门接管和检修门盖板。
具体地说,所述燃烧塔的给料系统包括生物质浸渣变节距螺旋绞龙、生物质燃料变节距螺旋绞龙;所述生物质浸渣变节距螺旋绞龙包括生物质浸渣给料机料斗、生物质浸渣给料机、以及联通到燃烧塔内位于流化床之上的生物质浸渣给料管;所述生物质燃料变节距螺旋绞龙包括生物质燃料给料机料斗、生物质燃料给料机、以及联通到燃烧塔内位于流化床之上的生物质燃料给料管。
具体地说,所述燃烧塔的二次风系统包括联通到生物质燃料给料管底部的播料风管,与生物质浸渣给料管和生物质燃料给料管联通的热风管,安装于燃烧塔四周的二次风管。
本实用新型采用燃烧塔流化床燃烧方式,用生物质燃料作为稳定热源,与生物质浸渣充分混合燃烧,高压一次风从风室一侧的高压一次风管由风帽送入流化床,使床料产生流化,床层温度维持在800℃左右,同时从二次风管和播料风管进入的风起到补氧和搅动的作用,使燃烧更充分,调节生物质燃料和生物质浸渣比例逐至1∶15,采用流化床燃烧和层燃相结合,使浸渣在燃烧塔内经过预热、烘干、燃烧燃烬过程,调节一、二次风量达到最佳燃烧状态;采用生物质浸渣变节距螺旋绞龙,将生物质浸渣脱去显水送入燃烧塔的流化床,有利燃烧;掺烧的生物质燃料通过生物质燃料变节距螺旋绞龙送入燃烧塔的流化床与生物质浸渣混合流化燃烧,主燃室(燃烧塔)产生的高温烟气从烟气出口进入燃烬沉降室,使含碳颗粒或焦油进一步燃烧,同时含碱金属灰尘分离沉降;烟气则进入燃烧塔组之后的换热装置等换热,除尘器除尘后,由引风机送入烟囱排入大气。
本实用新型一是生物质浸渣掺烧比例大,生物质浸渣与生物质颗粒(生物质燃料)之比可达15∶1甚至更大,解决了用少的生物质颗粒可以燃烧更多的浸渣,大大降低了成本;二是处理浸渣量大,可根据生产用汽量配套设计燃烧塔组数量,采用双塔或多塔形式的燃烧塔与燃烬沉降室组合,多塔可同时并列运行也可解列运行,可调节浸渣处理量和蒸汽产量,不需对空排汽造成环境污染和热能浪费。本实用新型流化床燃烧技术可直燃生物质浸渣,不需预烘干处理,装置可长期稳定运行;以大的掺烧比例使企业获得最大化经济利益,各项环保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节约了大量的填埋消纳费用,而且利用了余热产生蒸汽发电或工业应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生物质浸渣处理存在的技术问题,并已成功投入工业试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结构图。
图2是图1的B-B向剖视图。
图3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燃烧塔及其给料系统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燃烧塔底部及其流化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流化床I处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流化床的俯视图。
图8是图1中燃烧塔及其二次风系统的纵剖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定宇;谢宁,未经刘定宇;谢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68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