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腔体滤波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35698.0 | 申请日: | 2013-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17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 发明(设计)人: | 严红旭;华军;张益山;齐秀莲;黄英;俞志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扬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P1/207 | 分类号: | H01P1/207 |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8 | 代理人: | 任益 |
| 地址: | 214028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通信领域的腔体滤波器,具体涉及一种同轴腔体滤波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通信领域,腔体滤波器应用极为广泛,而由于频谱越来越紧张,导致对滤波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滤波器的带外抑制能力。因此滤波器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交叉耦合,来提高滤波器的带外抑制能力,传统滤波器的容性交叉耦合固定装置与腔体滤波器的腔体之间容易滑动,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容性交叉耦合固定装置与腔体滤波器的腔体之间稳定性好、不易滑动的腔体滤波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腔体滤波器,包括本体、设置于本体上的飞杆槽和固定装置,本体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谐振柱、第二谐振柱和第三谐振柱以及第四谐振柱,四根谐振柱之间设置有飞杆槽,飞杆槽内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内设置金属飞杆,固定装置的两外侧面上设置有豁口,飞杆槽内设置有荆条,荆条嵌入固定装置两外侧面上的豁口内。
金属飞杆的两端部伸出固定装置和飞杆槽的端部。
金属飞杆的两端具有同向的金属材料弯曲部。
固定装置的中部有一通孔,直径略小于金属飞杆中部直径,通孔往上设置有缝隙槽,宽度略小于通孔直径。
固定装置的底部具有与通孔方向平行的凸起,飞杆槽底部设置有凹槽,凸起与有凹槽相适配。
固定装置的上表面具有四个小突台。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使用杆槽内的荆条嵌入固定装置两外侧面上的豁口内进行准确定位,大大增加了不固定装置与腔体滤波器上飞杆槽的稳定性,同时,固定装置的上表面的四个小突台,进一步加强了固定装置与腔体滤波器盖板的摩擦,提高了固定装置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未安装固定装置及金属飞杆的腔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Ⅰ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固定装置及金属飞杆后的腔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Ⅱ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是本实用新型交叉耦合固定装置和盖板固定示意。
图中,1—滤波器腔体、2.1—第一谐振柱、2.2—第二谐振柱、2.3—第三谐振柱、2.4—第四谐振柱、3—飞杆槽、4—金属飞杆、5—固定装置、6—通孔、7—缝隙槽、8—凸起、9—凹槽、10—豁口、11—荆条、12—小突台、13—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腔体滤波器,包括本体1、设置于本体1上的飞杆槽3和固定装置5,本体1上设置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谐振柱2.1、第二谐振柱2.2和第三谐振柱2.3以及第四谐振柱2.4,四根谐振柱之间设置有飞杆槽3,飞杆槽3内设置有固定装置5,固定装置5内设置金属飞杆4,固定装置5的两外侧面上设置有豁口10,飞杆槽3内设置有荆条11,荆条11嵌入固定装置5两外侧面上的豁口10内。
金属飞杆4的两端部伸出固定装置5和飞杆槽3的端部。
金属飞杆4的两端具有同向的金属材料弯曲部。
固定装置5的中部有一通孔6,直径略小于金属飞杆4中部直径,通孔6往上设置有缝隙槽7,宽度略小于通孔6直径。
固定装置5的底部具有与通孔6方向平行的凸起8,飞杆槽3底部设置有凹槽9,凸起8与有凹槽9相适配。
固定装置5的上表面具有四个小突台12。
固定装置5的底部凸起8,配合飞杆槽3底部凹槽9,防止固定装置5与沿着通孔6垂直方向滑动;飞杆槽3内荆条11嵌入固定装置5两外侧面上的豁口10内,防止固定装置5沿着与通孔6平行方向滑动。
如图1,所述固定装置5的中通孔6,直径略小于金属飞杆4中部直径,用于紧固金属飞杆4,通孔6往上留有一条缝隙槽7,用于放入金属飞杆4。
固定装置5位于滤波器腔体1内且距底部1/2深度以上的部位。
金属飞杆4的端部伸出飞杆槽3的端部,金属飞杆4的两端具有同向的金属材料弯曲部,飞杆槽3的长度范围为10mm~30mm,金属飞杆4的长度范围为15mm~80mm。
固定装置5与盖板13紧密接触。
本发实用新型通过与通孔6平行和垂直两个方向的卡扣,保证固定装置准确定位,固定装置5,材料为聚四氟乙烯,介电常数为2.0~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扬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未经江扬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56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