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ED工矿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4981.1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49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庄美琳;李抒智;王峰;张群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F21V29/00 | 分类号: | F21V29/00;F21V17/10;F21S8/00;F21W131/4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0 | 代理人: | 蔡海淳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ed 工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照明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工矿厂房的室内吊装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传统工矿灯主要采用高压钠灯和金卤灯,常见的功率为250瓦或400瓦。
在工厂的能耗中,照明能耗占有很大比重,例如在一个4万平方米的厂房建筑物中,照明用电负荷通常需要约为400KW。因此,在工厂照明灯具的选用中,如何实现节能、环保是摆在工厂设计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采用新型LED光源为基础的照明灯具,除了节能环保外,它还具有寿命长、响应时间快、光色纯光线集中等优点,近年来,广受消费者的青睐。
图1、图2所示为现在市面上最常见的LED工矿灯之结构,它的主要部件有:a—LED光源、b—反光罩、c—散热器、d—电源。
一般LED光源采用大功率COB(Chip On Board,板上芯片封装)封装形式,单颗或多颗组合,整灯功率普遍在100瓦以上。如此大的功率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LED的温度太高,会导致明显的“光衰”,减少寿命甚至“死灯”等现象。所以目前市面上的LED工矿灯一般采用较大的鳍片式散热器,如图1所示,该散热器材质为铝,散热器内部多为导热铜管,将热量从散热器的一端抽向另一端,然后依靠鳍片对流散热。由于散热器的口径面积与LED光源面积差距不大,直接接触的散热面积有限,热量从一端导向另一端所经过的路径较长(如图1箭头所示),热阻很大,散热器上、下两端的温差可达20℃,散热效率差。
现在市场上的LED工矿灯没有很好的散热解决方案,导致散热器的体积越做越大(一般散热器直径约为150~200mm,长度约为300~500mm),整灯十分笨重,美观不足。这样的散热方案使整灯重量往往在2.5公斤以上,有的甚至达到5公斤,所以通常在安装时,先要在顶棚上设置拉绳或挂钩,才能安装灯具,这样不利于安装与维护。
由于鳍片散热器一端的表面积有限,光源往往采用多芯片集成的光源,小尺寸大功率的光源会使热量积聚,产生严重的散热,光衰问题。
另外,工矿灯对出光角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工厂的顶棚高度一般大越在2.5米~7米,为了满足加工生产对工作面照度的要求(例如粗加工要求工作面照度>200lux,一般加工要求工作面照度>300lux,精密加工要求工作面照度>500lux),工矿灯往往会设计反光罩使光源的出光角度减小(增加直射向下的光),提高光源利用率。根据不同的顶棚高度,根据照明设计需要采用不同角度的灯具来满足照明要求。由于大功率LED光源的面积普遍较大,相应达到效果的反光罩尺寸也较大,进一步增大了整个LED工矿灯的体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LED工矿灯,其摒弃了传统LED工矿灯笨重的鳍片散热器,充分利用灯壳的散热面积,从热源开始打通整个热流通道,使热量不至于积聚在某个角落;采用多颗功率型LED器件分立排布,有效分散热源热量,使热量在传热器件上更好的传导,直至灯壳的各个传热部件,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采用E40或E27标准灯头,整个灯具体积小,灯具的整个重量轻,易于安装与维护;利用透镜对LED器件进行二次配光,组合后配合不同场合要求使用,具有更好的光学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LED工矿灯,包括灯头、驱动电源和位于灯壳内的LED线路板,在LED线路板上设置有数个功率型LED发光器件,其特征是:
所述的LED工矿灯包括依次连接的灯头、灯头连接件、灯壳、导热电源腔、传热部件和LED线路板,在所述LED线路板的前方,设置有透镜组、透光板和灯盖;
其中,所述导热电源腔的一端与灯壳和灯头连接件固接为一体,其另一端与传热部件和LED线路板固接为一体;所述的驱动电源设置在导热电源腔内;
所述的灯壳为一碗状空心壳体,其前端/大口径端通过灯盖将透镜组和透光板固定在其前端,其后端/小口径端设置有一段与导热电源腔外表面相接触的等径段;
所述导热部件承载LED线路板的一面为平面,其另一面设置有环状导热裙边,所述环状导热裙边的外表面与导热部件所在位置灯壳的内表面之间形状相互匹配,所述环状导热裙边的外表面与所述灯壳的内表面两者之间的接触面为面接触式连接;
所述环状导热裙边的外表面侧面积,至少大于或等于灯壳内侧面表面面积的四分之一;
在所述灯头连接件的壳体上设置有数个第一散热槽孔,在所述灯壳上设置有数个第二散热槽孔,在灯壳的表面涂覆有辐射散热涂料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上海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49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居家远程自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烟支信号实时跟踪处理及剔除方法及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