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叶烘干设备的送风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4902.7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675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邵辉;李尚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祁茗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地址: | 245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烘干 设备 送风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红茶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烘干设备的送风管。
背景技术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是西方茶文化中的主要茶品。红茶可以帮助胃肠消化、促进食欲,具有利尿、消除水肿、强壮心脏的功效,另外还可以起到预防蛀牙、食物中毒,降低血糖与血压的作用。红茶是经过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生产出来的,一般发酵、干燥过后制得的半成品红茶还需要经过再次烘干杀菌、混匀、筛分、包装后才能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热风振动烘干设备虽然能对半成品红茶进行大批量的连续化生产,但其容置茶叶并对其进行烘干处理烘干箱体是被不断的驱动摆动的,因此对烘干箱体内供应热风对茶叶进行有效连续干燥一直是一个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烘干设备的送风管,其可实现加热箱与不断摆动的烘干箱体之间的热风的有效输送。
其采取的方案为:一种茶叶烘干设备用送风管,送风管包括与烘干箱体底部设置热风进口相固连的第一管体段以及与加热箱热风出口相固连的第二管体段,第一、二管体段之间设置有具有柔性的第三管体段,第三管体段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二管体段固接为一体。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分别与烘干箱体的热风进口、加热箱热风出口相固连的第一、二管体段之间设置有具有柔性的第三管体段,这样在烘干箱体在不断摆动时,柔性的第三管体段随之发生形变,保证两者之间热风输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配使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连接座和机架之间连接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茶叶进行连续的烘干处理的茶叶烘干设备,其采取的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茶叶烘干设备,包括机架20,机架20上设置有用于容置茶叶并对其进行烘干处理烘干箱体10、以及驱使烘干箱体10进行摆动使得烘干箱体10内的茶叶沿一路径方向进行输送的驱动机构,烘干箱体10上沿该路径方向的始末端分别设置茶叶的进料口11和出料口12。这里的烘干箱体10的热源可以选取安装的加热管或发热块,但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如下方案为烘干箱体10提供热源,即该茶叶烘干设备还包括向烘干箱体10内供应热空气用于干燥茶叶的热风机构,热风机构包括对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箱21,加热箱的热风出口通过送风管22与烘干箱体10内腔室相连通连接。通过向烘干箱体10内通入热风对茶叶进行干燥,茶叶从进料口11投加至烘干箱体10内进行烘干处理,同时,自行的被输送至出料口12被收集,从而实现对茶叶连续的大批量的烘干处理。同时驱动机构驱动烘干箱体10发生摆动,可使得烘干箱体10内的茶叶进行翻转,提高茶叶的干燥效果和烘干效率。
驱动烘干箱体10发生摆动的方案众多,但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获取更好的茶叶输送效果,采用如下方案作为进一步的实施方案,具体如图2所示,烘干箱体10与机架20之间为浮动连接,烘干箱底的底部周边均匀设置有连接座,连接座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41,机架20上与第一连接孔141相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连接孔142,第一、二连接孔141、142之间设置有用于支撑烘干箱体10的弹性支撑件15,烘干箱体10与机架20通过设置的贯穿于弹性支撑件15的连接螺栓16和螺母17与第一、二连接孔141、142相配合连为一体,连接螺栓16的外径小于第一、二连接孔141、142的孔径。所述的螺母17位于连接螺栓16的螺栓头161上方,螺母17与第一连接孔141之间的连接螺栓段以及螺栓头161与第二连接孔162之间的连接螺栓段上分别套设有压缩弹簧151。通过上述结构构成的烘干箱体10与机架20的浮动连接,使得驱动机构在驱动烘干箱体10发生摆动时,烘干箱体10内的茶叶能够沿着一定的路径方向进行稳定的输送,保证茶叶的连续性烘干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祁茗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祁茗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49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