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膜式壁冷渣器筒体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4674.3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782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邹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遂宁华能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1/06 | 分类号: | F23J1/06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邓小兵 |
地址: | 629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膜式壁冷渣器筒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底渣冷却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膜式壁冷渣器筒体。
背景技术
冷渣器的主要功能是将锅炉排出的高温炉渣快速冷却,目前,常用的冷渣器一般为单冷却筒结构,利用双层滚筒之间水的循环,对内筒的高温物料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冷却高温炉渣的目的。如中国专利号“00215990.2”公开了一种冷渣器,其公开日为2001年6月13日,其技术方案为所述冷渣器由传动装置、中轴、筒体组成,中轴为空芯管,出水管通过旋转节头与中轴右端连通;进水管通过旋转节头与中轴的左端连通;渣分配器套在中轴上;进渣管的下端与渣分配器固定连接:筒体右端套在渣分配器上;进渣管通过渣分配器与筒体内腔连通;筒体与中轴固定连接。
但以上述专利文件为代表的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如下缺陷:一、为了较好的冷却炉渣,滚筒是以低转速匀速转动的,因此炉渣在筒体内的翻转速度较慢,炉渣堆表面与筒壁接触的时间较短,且渣堆内部难以与筒壁接触,导致炉渣的冷却速度慢,冷却效果差;二、筒体的整体刚性及耐用性差,其抗变载应力差,导致设备的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膜式壁冷渣器筒体,本实用新型能够增大炉渣与筒壁的接触面积,提高炉渣的冷却速度和冷却效果,同时还能够提高筒体的整体刚性及耐用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膜式壁冷渣器筒体,包括支撑轴和带有夹套的外筒,外筒固定套设在支撑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内设置有多个直径依次递减的膜式水冷壁内筒,所述多个内筒的轴心均设置在支撑轴上,且相邻两内筒之间的空腔形成炉渣冷却通道;所述外筒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导渣片,所述内筒的外壁和内壁上均设置有螺旋导渣片。
所述膜式水冷壁内筒的数量为3个。
所述支撑轴内设置有冷却水通道,该通道与夹套相通。
所述相邻两内筒之间的距离为10—25cm。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一、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在外筒内的多个膜式水冷壁内筒使得冷渣器具有多个环形的炉渣冷却通道,环形冷却通道既能够增大炉渣与环形冷却通道的接触面积,又能够延长炉渣堆表面与冷却管壁接触的时间,有利于提高炉渣的冷却速度和冷却效果。其中内筒采用膜式水冷壁结构,有利于提高筒体的整体刚性及耐用性,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而螺旋导渣片的设置则有利于将炉渣堆打散,使渣堆内部的炉渣能够快速冷却,进一步提高冷却速度。
二、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膜式水冷壁内筒的数量设置为3个,有利于保证筒体的整体牢固性,长久使用不变形。
三、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撑轴内设置有冷却水通道,该通道与夹套相通,此结构有利于提高最内层环形冷却通道内炉渣的冷却速度。
四、本实用新型中,如果所述相邻两内筒之间的距离小于10cm,则不利于炉渣的翻转,而如果所述相邻两内筒之间的距离大于25cm,则减少了炉渣与冷却管壁的接触面积,导致炉渣的冷却效果差,因此所述相邻两内筒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0—25cm,既有利于炉渣的翻转,又能够保证炉渣的冷却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记为:1、外筒,2、内筒,3、冷却通道,4、支撑轴,5、夹套,6、导渣片,7、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膜式壁冷渣器筒体,包括支撑轴4和带有夹套5的外筒1,外筒1固定套设在支撑轴4上,所述外筒1内设置有多个直径依次递减的膜式水冷壁内筒2,所述多个内筒2的轴心均设置在支撑轴4上,且相邻两内筒2之间的空腔形成炉渣冷却通道3;所述外筒1的内壁上设置有螺旋导渣片6,所述内筒2的外壁和内壁上均设置有螺旋导渣片6。
进一步的,所述外筒1也可以采用膜式水冷壁筒体。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保证筒体的刚性强度和对炉渣的冷却效果,所述膜式水冷壁内筒2的数量优选设置为3个。
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在所述支撑轴4内设置冷却水通道7,并且使该通道7与夹套5相通;进一步的,该通道7和夹套5均与膜式水冷壁的内腔相通,便于对循环冷却水的控制,但并不局限于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例如所述多个膜式水冷壁内筒2中的循环冷却水也可以单独设置一套供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相邻两内筒2之间的距离可以设置为10cm,也可以设置为25cm,最佳实施方式为相邻两内筒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8cm,这样的设置方式既有利于炉渣在冷却通道3内翻转,又能够防止炉渣堵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遂宁华能机械有限公司,未经遂宁华能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46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防止汽车追尾系统
- 下一篇:一种锁定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