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热管道及其介质加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4065.8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8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崔旭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旭亮 |
主分类号: | H05B6/06 | 分类号: | H05B6/06;H05B6/3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经***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管道 及其 介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业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加热管道的介质加热系统,还涉及一种加热管道。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加热管道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加热管道包括介质输送管和用于加热介质输送管内介质的介质加热装置。
目前,介质加热装置多为电阻,即加热管包括介质输送管和设置在介质输送管内的大阻值电阻,工作时向电阻通电,电阻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并将热能传导至其周围的介质,进而达到加热介质的效果。
但是,上述采用电阻加热介质输送管内介质的方式中,通电的电阻直接暴露在介质中,易发生漏电,安全隐患大。
另外,上述方式中,介质中杂质易在电阻处发生堆积,长时间使用后会造成电阻向介质传导热量的效率变差,造成能耗大,且易使介质发生污染。
再者,上述方式中,电阻需设置在介质输送管内,不便于安装。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加热管道的介质加热系统,以提高安全性,以及如何提供一种应用上述介质加热系统的加热管道,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加热管道的介质加热系统,其通过缠绕或安装在介质输送管外的绕组线圈以电磁加热方式加热管道内的介质,相比于现有的电阻加热介质的方式,避免了使带电的电阻暴露在介质内,安全性好。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加热管道,其应用了上述介质加热系统,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热管道的介质加热系统,用于加热介质输送管内的介质,包括:
用于缠绕或安装在所述介质输送管外的绕组线圈;和
变频电源,所述变频电源的正负极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绕组线圈的两端相连;
用于设置在所述介质输送管内的温度传感器;和
用于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温度参数和其采集的温度设定参数(或其存储的温度预设值参数)调节所述变频电源的频率、电流和电压的控制器。
优选的,上述介质加热系统中,所述控制器包括:
用于采集温度设定参数的数据采集器;
用于存储温度预设值参数的存储器;和
能够优先根据温度设定参数和温度预设值参数两者中的前者,以及所述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温度参数信号,调节所述变频电源的频率、电流和电压的处理器。
优选的,上述介质加热系统中,所述绕组线圈的两端分别为介质输入端和介质流出端,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设置在所述介质输送管内与所述介质输入端对应的位置处。
一种加热管道,包括介质输送管和介质加热系统,所述介质加热系统为上述技术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介质加热系统。
优选的,上述加热管道中,所述介质输送管包括管道主体和固定在所述管道主体外周的2个凸沿,2个所述凸沿所述管道主体内介质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绕组线圈缠绕在所述管道主体外,且位于2个所述凸沿之间。
优选的,上述加热管道中,所述管道主体为直管状、弯管状或蛇形管状。
优选的,上述加热管道中,所述凸沿与所述管道主体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的,上述加热管道中,所述介质输送管为金属管。
优选的,上述加热管道中,所述介质输送管为铁管、铜管、不锈钢管、铝管或钢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热管道的介质加热系统,其用于加热介质输送管内的介质,包括绕组线圈、变频电源、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其中,绕组线圈用于缠绕或安装在介质输送管外;变频电源的正负极输出端分别与绕组线圈的两端相连;温度传感器用于设置在介质输送管内;控制器用于调节变频电源的频率、电流和电压,控制器的调节依据为其采集的温度设定参数(或其存储的温度预设值参数)和温度传感器发送的温度参数。
应用上述介质加热系统时,温度传感器测得介质输送管内介质的温度参数,并将向控制器发送包含上述温度参数的信号,控制器根据其采集的温度设定参数(或其存储的温度预设值参数)以及上述温度参数计算出使介质加热至满足要求(即达到温度预设值或用户输入的温度设定值)时所需的电源频率值、电流值和电压值,并向变频电源发送包括上述频率值、电源值和电压值的控制信号,变频电源根据上述控制信号向绕组线圈供电,进而实现通过电磁方式加热介质输送管内的介质,介质流过介质输送管内与上述绕组线圈的对应段后能够达到要求温度(即达到温度预设值或用户输入的温度设定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旭亮,未经崔旭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40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用简单的两线带指示LED灯多用控制开关
- 下一篇:发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