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气与空气正交喷射混合多孔体助燃的热风炉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33532.5 | 申请日: | 2013-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0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 发明(设计)人: | 陈维汉;陈云鹤;杨海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宏瑞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B9/04 | 分类号: | C21B9/04;C21B9/14 |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宋金鼎 |
| 地址: | 450003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气 空气 正交 喷射 混合 多孔 助燃 热风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为高炉提供高温鼓风的一种煤气与空气正交喷射混合多孔体助燃的热风炉。
背景技术
当前,高炉热风炉从节能降耗上考虑要求在燃烧低热值高炉煤气下获得高性能和高风温,而最终达到高效、节能、环保、增产的目的。为此,在热风炉中必须实现优化的燃烧过程与强化的传热过程相结合炉内过程。这就涉及到燃烧装置的结构、蓄热体结构与布置、以及气流流场的组织。纵观目前使用的各种热风炉,其气体燃烧装置均以煤气与空气在燃烧空间中混合、预热、着火燃烧模式为主,这种模式总是存在混合不均、燃烧不完全、燃烧室空间大、燃烧器结构复杂等问题;而燃烧室与蓄热室中的气流组织安排不当(流速选择、气流分配与控制、旋流与回流状态的应用等),导致燃烧室中燃烧气流的特征变化大、气流不稳定、燃烧强度低,进而引起蓄热室中气流分布不均,降低传热效果与蓄热体的利用率;由于蓄热体的结构与布置均难以按照流场结构和负荷状态选取,从而整体影响热风炉的性能和实际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煤气与空气正交喷射混合多孔体助燃的热风炉,可有效解决煤气与空气混合速率低、混合不均匀,燃烧强度低、燃烧温度低、燃烧不完全、燃烧室空间大和燃烧器结构复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燃烧室墙体为半球面的拱顶状,其内部的燃烧室中堆放有锥形的助燃陶瓷多孔体,燃烧室墙体和下部的圆筒体状的燃烧器墙体连为一体,燃烧器墙体上垂直其轴线,上下对应布置有煤气进气管和空气进气管,煤气进气管和空气进气管分别垂直或倾斜连接砌筑在燃烧器墙体内的煤气分配环道与空气分配环道,煤气分配环道与空气分配环道的内侧环墙上,上下对应分别均布有多个矩形截面的煤气组合喷嘴通道和空气喷嘴通道,每一个煤气组合喷嘴通道由3个并列的煤气喷嘴构成,且水平径向连接煤气与空气预混合口的侧壁,空气喷嘴通道弯曲向上垂直连接煤气与空气预混合口的底部,煤气与空气预混合口的截面呈扇形、且上部开口均布在燃烧器墙体上,垂直连通燃烧室,燃烧室墙体上有垂直其中心轴线的热风出口管,燃烧器墙体的下部圆筒体内侧与蓄热室墙体的上部内层圆筒墙体外侧经阶梯缝式的迷宫密封连接结构相互呈可滑移状套接在一起,圆筒形的蓄热室墙体与冷风室墙体连接处内部水平设置有多孔板状的炉箅子,炉箅子置于炉底上的多根支撑柱上,蓄热室墙体内的蓄热室内有自炉箅子向上堆砌至燃烧器顶端的多孔状的蓄热体(格子砖或耐火球),冷风室墙体内为冷风室,冷风室墙体上垂直装有相连通的烟气出口管和冷风进口管,冷风室墙体固定在炉底上。
本实用新型让煤气与空气分别通过环形均布的多喷嘴正交混合而实现气流的快速预混、助燃多孔体中回流预热、稳焰与高强度燃烧,之后进入调压均流格子砖获得气流的均匀分布,及其与蓄热室中格子砖之间的高效率传热。这样就能极大地改善了热风炉的热工性能,使得热风炉能在燃烧低热值煤气的条件下,在煤气与空气均不预热的条件下,具备了高效、高风温、与节能环保的功能。此外,结构的进一步的简化与紧凑不仅会带来了投资费用的节省,也为热风炉结构的稳定提供了基础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A部截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B部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宏瑞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未经郑州宏瑞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35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