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滴定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1339.8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5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冀;樊红柱;陈琨;雷建容;喻华;田丽;曾祥忠;秦鱼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1/18 | 分类号: | G01N31/18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李崧岩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滴定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滴定管。
背景技术
目前,实验室常用的滴定管分为酸式和碱式两种。在进行滴定操作时,用完一管滴定液后,需向管中继续添加滴定液才能满足滴定的需求。目前,向滴定管中添加滴定液时一般是人工手动操作,添加过程比较麻烦,又容易导致溶液外溢和被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滴定管,解决现有滴定管不能连续添加滴定液而造成操作麻烦、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滴定管,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上的带刻度和刻度数字的滴定管,所述滴定管下端连接有储液罐,所述储液罐通过加液管与滴定管相连通,储液罐上还设有加气管,该加气管和加液管上均设有单向阀门。
进一步地,所述加气管插入储液罐内且加气管的端部位于储液罐上部;所述加液管插入储液罐内且加液管的端部位于储液罐底部。
再进一步地,所述储液罐上还设有带阀门的漏斗,且漏斗插入储液罐内。
更近一步地,所述储液罐上还设有带单向阀门的排气管,且排气管插入储液罐内。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滴定管上的刻度和刻度数字均由荧光材料制作而成。
另外,所述滴定管为碱式滴定管或酸式滴定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滴定管上连接有储液罐,在需要添加滴定液时,不需像现有技术添加溶液那么麻烦,可直接通过向加气管充气,通过气压的方式,将储液罐内的溶液挤压到滴定管内,实现连续加液,操作十分简单、快捷,且不会出现溶液外溢和被污染等现象;另外在加气管上设有单向阀门,当无气体通入储液罐时,阀门会自动关闭,进一步保证本实用新型正常的工作。
(2)本实用新型的储液罐上还设有漏斗,当储液罐内的溶液用完,不需将储液罐上的活塞拔下后往储液罐内加液,只需通过漏斗添加滴定液,即可完成加液过程,操作十分简单。
(3)本实用新型的滴定管上刻度和刻度数字均由荧光材料制作而成,保证在光线较暗时,操作者能够准确的读出滴定量,确保实验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酸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碱式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1-支撑架,2-滴定管,3-储液罐,4-加液管,5-加气管,6-排气管,7-漏斗,8-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滴定管,包括支撑架1,设置于支撑架1上的带刻度和刻度数字的滴定管2,所述滴定管2下端连接有储液罐3,所述储液罐3通过加液管4与滴定管2相连通,该加液管4上还设有单向阀门,储液罐3上还设有加气管5,该加气管5上同样设有单向阀门,所述储液罐3上还设有漏斗7,该漏斗7上设有阀门8,所述储液罐3上还设有带单向阀门排气管6。通过上述设置,在进行滴定实验时,不需像现有滴定管添加溶液那么麻烦,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需要往滴定管内添加溶液时,首先通过漏斗添加溶液到储液罐,然后通过加气管向储液罐内通入气体,通过气压将储液罐内的溶液挤压到滴定管内,接着调节滴定管内液面达到滴定管上的0点刻度,最后进行滴定实验,操作十分方便,而且不会出现溶液外溢和被污染等现象。
为了更好的实现在向储液罐内充入气体时,溶液能够顺利的进入滴定管内,所述加气管5插入储液罐内且加气管的端部位于储液罐上部;所述加液管4插入储液罐内且加液管的端部位于储液罐底部。
在储液罐内溶液用尽时,能够方便的将溶液加入到储液罐内,而不需要将储液罐打开,故而设置了上述的漏斗7。当需要向储液罐内加入溶液时,首先打开阀门8,将溶液倒入漏斗内,溶液自然流入储液罐内,加液完毕后,关上阀门8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在较暗的环境中仍然能够精准的读出滴定管上的数字,所述滴定管2上的刻度和刻度数字均由荧光材料制作而成。当然也可在滴定管刻度和刻度数字上涂一层荧光层,同样能够达到在较暗的环境中读出滴定管上的数字。
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133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