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链条锅炉的二次配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0509.0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3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姜海霖;叶焕成;田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奥科瑞丰节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L9/00 | 分类号: | F23L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夏静洁 |
地址: | 100101 北京市密云***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链条 锅炉 二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链条锅炉,特别是涉及一种链条锅炉的二次漩涡配风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链条锅炉虽然具有结构简单,节省材料,易于操作,安全可靠等多项优点,但其自身结构上不可克服的缺陷,使得链条锅炉燃料燃烧不充分、不完全,从而导致链条锅炉热效率低,大量可燃物没有燃烧就被排放掉了,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能源,同时也给大气和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具体表现在,链条锅炉燃烧时,锅炉一次风从链条下部透过料层进入炉膛,现有链条锅炉的二次配风,基本是从锅炉前拱以45°角纵向吹向炉膛,二次风与炉膛内上升的火团流不能充分混合,降低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不能在炉拱喉部形成火团旋涡,延长燃料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
因此,当下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创新的提出一种有效的措施,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链条锅炉的二次漩涡配风装置,使其降低化学不完全燃烧损失,能够在炉拱喉部形成火团旋涡,延长燃料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链条锅炉的二次漩涡配风装置,包括高风压风机,其中,所述高风压风机的出风口通过通风孔道与分风器相连接,所述分风器设有两个以上支路管道,所述支路管道出风口与配氧风管相连通,并在所述支路管道上设置调节阀门。
所述配氧风管的出风口设有2-4个内配氧管。
所述内配氧管与所述配氧风管成80°或100°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炉膛喉部位置,在二次漩涡风作用下,使炉膛火焰形成漩涡燃烧,形成漩涡火团,一方面使氧气与化学未完全燃烧物充分混合实现完全燃烧;另一方面,喉部的漩涡火团延长炉膛可燃气团流动停留时间,促进燃料的完全燃烧,同时由于喉部火团的强烈燃烧,提高了炉膛温度及炉膛辐射传热能力,从而提高锅炉效率,保证锅炉出力,在节约燃料的同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所举实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高风压风机1,其中,高风压风机的出风口通过通风孔道2与分风器3相连接,分风器设有3个支路管道,支路管道出风口分别与前配氧风管41、左配氧风管42和右配氧风管43相连通,并在支路管道上设置调节阀门5,根据燃料性质调节各路配风大小与比例。
前配氧风管41的出风口设有4个前内配氧管61,左配氧风管42的出风口设有2个左内配氧管62,右配氧风管43的出风口设有2个右内配氧管63。
前配氧风管41从锅炉前拱以45°夹角穿入炉墙,并与前内配氧管61的末端成80°夹角;内配氧管在锅炉两侧炉拱喉部位置穿入炉墙,左内配氧管62与左配氧风管42的末端成80°夹角,右内配氧管63与右配氧风管43的末端成100°夹角,在二次漩涡风作用下,使二次风与炉膛内火焰形成有效混合和在炉膛喉部形成旋涡火团。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奥科瑞丰节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奥科瑞丰节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05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