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风炉炉底漏气的封堵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0188.4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3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青海;胡云洁;满胜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9/10 | 分类号: | C21B9/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谭新民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风炉 漏气 封堵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风炉的漏气封堵结构,具体是指一种热风炉炉底漏气的封堵结构及实现方法。
背景技术
热风炉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我国开始广泛应用,它在许多行业已成为电热源和传统蒸汽动力热源的换代产品。通过长时间的生产实践,人们已经认识到,只有利用热风作为介质和载体才能更大地提高热利用率和热工作效果。传统电热源和蒸汽热动力在输送过程中往往配置多台循环风机,使之最终还是间接形成热风进行烘干或供暖操作。这种过程显然存在大量浪费能源及造成附属设备过多、工艺过程复杂等诸多缺点。而更大的问题是,这种热源对于那种需要较高温度干燥或烘烤作业的要求,则束手无策。针对这些实际问题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终于研制出深受国内外用户欢迎的JDC系列螺旋翅片管换热间接式热风炉和JDC系列高净化直接式热风炉。炼铁高炉热风炉 作用是把鼓风加热到要求的温度,用以提高高炉的效益和效率;它是按“蓄热”原理工作的。在燃烧室里燃烧煤气,高温废气通过格子砖并使之蓄热,当格子砖充分加热后,热风炉就可改为送风,此时有关燃烧各阀关闭,送风各阀打开,冷风经格子砖而被加热并送出。高炉装有3-4座热风炉/‘单炉送风”时,两或三座加热,一座送风;轮流更换/‘并联送风”时,两座加热。
目前的热风炉通常是安装在混凝土基础垫铁上的,在混凝土基础与底板间用C10的细石耐热混凝土作为填充层,由于其强度较低,密实程度也较低,如在生产过程中底板某部位存在缺陷导致漏气,极易产生炉底四周都在漏气的假象,而且从技术角度和经济角度来说封堵及其困难,虽然有时不影响生产,但对长期生产工作带来极大的隐患。目前解决漏气的方法有两种:从热风炉炉内用高标号水泥砂浆进行了二次炉底压浆修补试验,但效果不理想;无水酚醛树脂修补技术,该方案是在热风炉炉内利用施工缝进行无水酚醛树脂的压入,使得无水酚醛树脂填充裂缝,但受到材料密实度低、材料容易产生裂纹、密封材料与金属体粘接不牢固、漏气量小时就极难压入而很难成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风炉炉底漏气的封堵结构及实现方法,解决目前的热风炉炉底漏气的问题,达到不停产而实现封堵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热风炉炉底漏气的封堵结构,包括混凝土基础,在混凝土基础上设置有垫铁和填充层,在垫铁和填充层上安装有热风炉炉底,在混凝土基础上开设有位于热风炉炉底边缘外侧的沟槽,在热风炉炉底边缘上焊接有一圈钢板,钢板的下端伸入沟槽内,在沟槽内填装有密封材料。由于热风炉炉底与混凝土基础之间有垫铁和填充层的存在,垫铁的厚度通常为50~70mm,而且,填充层采用C10的细石耐热混凝土制成,其强度本身较低,而且没有经过振动棒的振捣,密实度较差,其漏风的面积较大,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在混凝土基础上开设一圈沟槽,沟槽位于热风炉炉底边缘的外侧,然后在热风炉炉底的边缘部位焊接一圈钢板,将钢板引入到沟槽内,在沟槽内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填塞,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中,采用在热风炉炉底焊接钢板,并把钢板引入到沟槽内的形式,将漏风的面积大大缩小,漏风面积从原来的热风炉炉底与混凝土基础之间的柱面面积减小为钢板与垫铁和填充层之间的间隙面积,面积减小以后,需要封堵的面积减小,降低了封堵的困难度,再利用密封材料将该间隙填堵,就可以完成漏气的封堵,而且,气体的途径由漏气前的直接从垫铁和填充层水平方向漏出,改变为现在的先水平进入钢板与热风炉炉底之间的间隙,然后向下移动,到达钢板底部与混凝土基础之间的间隙,然后从钢板与密封材料之间的间隙向上移动,只有穿过密封材料与钢板之间的间隙才能形成漏气,在此过程中,漏气的气体方向改变了三次,每一次方向的改变都会必然降低其动能,降低其冲击形成缝隙的能力,如此可以实现热风炉炉底漏气的密封,同时,在施工过程中,也不需要进入炉内,不需要停产作业,可以在生产的同时完成密封作业,提高了热风炉的生产时间,降低了热风炉的维修停产时间,达到了边生产边密封堵漏的目的。
所述密封材料在沟槽内形成底层密封层和表层密封层。进一步讲,为了保证沟槽填塞后的密封性能,采用两层密封结构,即底层密封层和表层密封层的结构,利用不同的密封材料的不同优点进行组合,实现了气体的密闭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01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炉测炉底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热风炉废烟气余热梯级利用预热焦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