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磨辙叉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29760.5 | 申请日: | 2013-07-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3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 发明(设计)人: | 龙运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龙运生 |
| 主分类号: | E01B7/12 | 分类号: | E01B7/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21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辙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铁路道岔部件,特别是一种辙叉。
背景技术
辙叉是使车轮由一股钢轨越过另一股钢轨的轨线平面交叉设备,由心轨、翼轨和联结零件组成。辙叉作为道岔的一个关键部件,直接影响道岔的使用寿命和运营速度。
目前,我国普遍使用的高锰钢辙叉,由于其心轨的结构特点及化学成分离散性大而导致其内部缺陷严重,力学性能不稳定,而且产品出现的铸造缺陷也较多,主要有冲砂、气孔、缩松、微裂纹等,这些缺陷使辙叉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水平裂纹和垂直裂纹,从而导致辙叉失效,降低了使用寿命。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1210422455.3公开了一种全贝氏体钢辙叉及其制造方法:贝氏体钢辙叉心轨前后为相连的两段,前段为35MnCrSiAlNiMo贝氏体钢心轨,后段为60型U75V钢轨,两者直接闪光焊接,之后进行整体热处理,将制得的贝氏体钢辙叉心轨和翼轨进行拼装,便获得全贝氏体钢辙叉。这种全贝氏体钢辙叉,由于心轨焊接部位的焊缝难以平整,导致焊缝熔合处容易出现裂缝,对于内部是否存在严重缺陷也难以检测,从而给行车留下了安全隐患;并且由于检验成本高,焊缝表面硬度达不到使用要求,致使行车过程中磨损较大,大大缩短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耐磨、使用寿命长的辙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磨辙叉,包括心轨、翼轨,所述心轨和翼轨的局部均镶有耐磨钢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心轨的前部采用整块NM400耐磨钢板,其他部位采用淬火后的普通钢轨,整个心轨部分的NM400耐磨钢板和普通钢轨错位密贴,并用螺栓固定,再用环氧树脂粘接。
本实用新型进再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翼轨最易磨损部位通过切边方式镶入NM400耐磨钢板,并用螺栓固定,再用环氧树脂粘接。
由于耐磨钢板属于低碳高合金钢,含碳量在0.15%左右,除Mn、Si之外,还采用Cr、Mo、B、Ni等作为主要合金元素,从而能够确保材料具有良好的淬透性、淬硬性和综合力学性能,提高钢的耐磨性,元素Ti的加入能够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高强度耐磨钢具有高硬度、高韧性、低碳等内在特性,决定了产品在保证高硬度的同时,还能保持良好的冲击韧性,以抵御外来冲击载荷。NM400耐磨钢板和普通钢板相比,有不低于2.5倍的耐磨性能。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高锰钢整铸辙叉相比,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磨、耐冲击,以及不存在铸造缺陷等显著特点,使用寿命高于高锰钢辙叉3倍以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全贝氏体钢辙叉相比,心轨连接处不采用焊接技术,而是采用螺栓固定后用环氧树脂粘接,不存在两种材质焊接处硬度达不到使用要求,也不存在焊缝不平整及裂缝问题。翼轨由于在最易磨损部位通过切边方式镶入NM400耐磨钢板,比锻焊辙叉普通淬火钢轨具有更耐磨和抗冲击的特点,使用寿命高于锻焊辙叉一倍以上。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制出的辙叉,使用寿命长,性价比高,并且质量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A-A线的旋转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是:一种耐磨辙叉,包括心轨1、翼轨2;所述心轨1的前部采用整块NM400耐磨钢板,其他部位采用淬火后的普通钢轨,整个心轨1部分的NM400耐磨钢板和普通钢轨错位密贴,并用螺栓4固定,再用环氧树脂粘接;所述翼轨最易磨损部位3通过切边方式镶入NM400耐磨钢板,并用螺栓4固定,再用环氧树脂粘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龙运生,未经龙运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97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防尘式太阳能充电逆变一体机
- 下一篇:带有护罩的LED三面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