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汽车起重机的后车身支撑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28756.7 | 申请日: | 2013-07-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2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占平;李先阳;徐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乡市起重机厂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S9/04 | 分类号: | B60S9/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53000***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汽车起重机 车身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吊具上的元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起重机的后车身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起重机是将起重机装在一般普通汽车底盘或特制汽车底盘上的一种可以移动起重作业的起重机,是起重机和汽车的完美结合,但是,这种起重机普遍存在一个缺陷,就是当承载过重的物件时,后车身容易被沉重的物件压坏,若车在行驶时,极易出现物件从被压变形的后车身翻落,造成严重的后果,目前,我国也出现有在后车身的车架上装有较厚的钢板来增加支撑力,这样能解决后车身不被压坏,但是较厚的钢板也同时增加了后车身的重量,车轮磨损严重,车的油耗增加,间接增加的施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用于汽车起重机的后车身支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汽车起重机的后车身支撑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装置本体上部设置有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所述的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为圆柱体,纵向焊接在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之间,下支撑板的底面上设置有底板。
所述的上支撑板与下支撑板均为钢板,且上支撑板厚度为65mm,下支撑板厚度为85mm。
所述的支撑杆圆面直径为60mm。
所述的支撑杆的高度为120mm。
所述的每个支撑杆圆面的圆心之间相距150mm。
所述的上支撑板上设置有固紧螺丝。
所述的底板上设置有固紧螺丝。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增加了汽车起重机后车身的支撑力,使汽车起重机载重能力大大提升的同时,也保护了后车身不会被过重的物件挤压变形,避免了物件从车上翻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汽车起重机的后车身支撑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特征在于:装置本体上部设置有上支撑板1与下支撑板2,所述的上支撑板1与下支撑板2之间设置有支撑杆3,支撑杆3为圆柱体,纵向焊接在上支撑板1与下支撑板2之间,下支撑板2的底面上设置有底板4,上支撑板1与下支撑板2均为钢板,且上支撑板1厚度为65mm,下支撑板2厚度为85mm,支撑杆3圆面直径为60mm,支撑杆3的高度为120mm,每个支撑杆3圆面的圆心之间相距150mm,上支撑板1上设置有固紧螺丝5,底板4上设置有固紧螺丝5,将上支撑板1与底板4通过固紧螺丝5与车架连接,安装在汽车起重机的后车身,上支撑板1与下支撑板2保证后车身不被过重的物件挤压变形,支撑杆3在起到支撑上支撑板1与下支撑板2的作用,并降低了后车身的自重。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增加了汽车起重机后车身的支撑力,使汽车起重机载重能力大大提升的同时,也保护了后车身不会被过重的物件挤压变形,避免了物件从车上翻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乡市起重机厂有限公司,未经新乡市起重机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87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深孔加工液压排屑装置
- 下一篇:听诊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