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交通行业的高灵敏度超高频射频识别电子标签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27283.9 | 申请日: | 2013-07-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6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昊 |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H01Q1/22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朱庆华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交通 行业 灵敏度 超高频 射频 识别 电子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及高速公路管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交通行业的高灵敏度超高频射频识别电子标签。
背景技术
目前,在城市及高速公路智慧交通管理领域,车辆上一般都会安装电子的识别标签,以方便对汽车的管理。而实际使用中却遇到电子标签读写距离不够远、受天气及环境影响较大、以及被挡风玻璃金属贴膜阻挡信号的情况,给识别电子标签使用带来大大不便。
现有的超高频射频识别电子标签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传统超高频射频识别电子标签读写灵敏度低,传输距离近。如普通无源标签读取距离仅为15-20米,写入距离仅为10米左右,这给安装在道路上方的远距离读写器与电子标签信息交换带来了很大不稳定性和不准确性。二、为方便信号的相互传输和接受,电子标签一般情况下都是安装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的,但是,车主一般都会在挡风玻璃上贴膜,如太阳膜、防爆膜等,此类膜中含有金属成分,容易造成电子标签的信号失谐,减弱电子标签接受信号强度,影响了电子标签的工作性能,也给道路管理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交通行业的高灵敏度超高频射频识别电子标签,读写距离远、读写效率、成功率和准确率高、可穿透汽车金属贴膜、并不受方位敏感性所限。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交通行业的高灵敏度超高频射频识别电子标签,其包括:基片、位于所述基片沿长度方向中心位置处的超高频射频芯片和与所述超高频射频芯片连接的标签天线,所述标签天线包括直接与所述超高频射频芯片连接的电感环、位于所述电感环内部的导体面、与所述电感环连接的波形馈线和与所述波形馈线连接的偶极子反射面,所述超高频射频芯片和所述标签天线均位于所述基片上且附在其同一侧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标签天线为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标签天线,所述基片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制作,其厚度为48-52μm。
优选的,所述电感环是采用方形环路设计的天线。
优选的,所述导体面是钝角方形、圆角方形、直角方形、圆形或者椭圆形导体面。
优选的,所述波形馈线是直角方折形、钝角方折形、圆角方折形、弯曲形、圆弧形或者震荡改变形。
优选的,所述超高频射频芯片采用双端口模式和外部天线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体面在与所述超高频射频芯片相背离的方向处与所述电感环连接。
优选的,所述标签天线厚度为8-10μm,构成所述电感环的线宽度为1-2mm,构成所述波形馈线的线宽度为0.5-1.5mm,所述波形馈线相邻线间的间隔为2-3mm。
优选的,所述偶极子反射面与所述波形馈线连接处具有开槽。
优选的,所述标签天线长约68-72mm,宽约12-16mm,所述超高频射频芯片的信号频段为适用于中国射频通信标准的840-845MHz或者920-925MHz,或是860-960 MHz的国际通用频段。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交通行业的高灵敏度超高频射频识别电子标签,通过将超高频射频芯片与采用铝金属以蚀刻技术制成的标签天线相配合使用,读写距离远、读写效率、成功率和准确率高、可穿透汽车金属贴膜、并不受方位敏感性所限,达到发送和接受信号的强度、提高电子标签的工作性能、保证汽车行驶方便和方便道路管理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一种用于交通行业的高灵敏度超高频射频识别电子标签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一种用于交通行业的高灵敏度超高频射频识别电子标签中的超高频射频芯片与标签天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0.基片 20.超高频射频芯片 30.标签天线 31.电感环
32.导体面 33.波形馈线 34.偶极子反射面 35.开槽
21.第一端口正极 22.第一端口负极 23.第二端口正极
24.第二端口负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昊,未经陈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72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