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薄煤层充填采煤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26362.8 | 申请日: | 2013-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38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周跃进;缪协兴;刘玉;徐平;彭刚;郁邦永;曹正正;周永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3/04 | 分类号: | E21D23/04;E21F1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唐惠芬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层 充填 采煤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煤层充填采煤支架,尤其适用于煤矿井下的固体充填采空区采煤作业。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逐年增大,“三下”压煤的问题日益凸显,其中包括大量的薄煤层;同时,煤矿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固体废弃物矸石,传统的处理方式是直接堆放于地表,形成煤矿特有的地表特征“建筑物”——矸石山,对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三下”压煤和矸石山成了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如何简单、快捷、有效地完成采空区的充填作业是一大难题。因为采空区的顶板在充填之前就受到上覆岩层压力的作用,会产生较大的下沉,影响采空区的充填作业及充填效果,因此研制一种在开采工作面既能保证采煤工作空间的安全,又能实现固体废弃物充填于采空区的支架是实现该项技术的关键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已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操作、充填效率高、顶板控制能力强的薄煤层充填采煤支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薄煤层充填采煤支架,包括前后顶梁、前后立柱、底座,所述的前后立柱之间设有平衡机构,后顶梁的岩层底板上设有充填开采输送机,充填开采输送机上设有由两组滑轮构成的滑轮机构,滑轮机构上设有将充填物料推向充填区的刮板机,刮板机的上方设有夯实机构,充填开采输送机的支撑架上设有与底座相连接的后拉移千斤顶,充填开采输送机的下方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料滑板,所述的平衡机构包括设在底座与前后顶梁之间的摆杆,摆杆上铰接有一端固定在后顶梁上的平衡千斤顶;所述的夯实机构包括设在底座上的立柱,立柱上铰接有伸缩油缸,伸缩油缸的前端连有压实板,伸缩油缸的后部铰接有一端固定在底座上的抬高千斤顶
所述的前顶梁、后顶梁和摆杆同轴铰接在一起。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薄煤层充填采煤支架不仅可以维护工作面正常采煤的工作空间,还可以实现采煤和充填平行作业,同时对充填体进行全采高范围内的压实,保证了充填效果。顶梁包括前顶梁和后顶梁;立柱包括前立柱和后立柱;平衡机构包括摆杆和平衡千斤顶;充填辅助系统包括夯实机构、抬高千斤顶、后拉移千斤顶、滑轮机构、刮板机、支撑杆、连杆和充填开采输送机;其结构紧凑,支撑力强,操作方便,对采空区的充填效果好,将采煤和充填有机结合,能够适应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充填开采,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前顶梁-1,前拉移千斤顶-2,前立柱-3,摆杆-4, 后顶梁-5,后立柱-6,平衡千斤顶-7, 底座-8,抬高千斤顶-9,滑轮机构-10,充填开采输送机-11, 后拉移千斤顶-12,滑板-13,刮板机-14,支撑杆-15,连杆-16,夯实机构-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薄煤层充填采煤支架,主要由前顶梁1、后顶梁5、前立柱3、后立柱6、平衡千斤顶7、底座8、抬高千斤顶9、滑轮机构10、充填开采输送机11、后拉移千斤顶12、滑板13、刮板机14、支撑杆15、连杆16、夯实机构17构成,所述的前顶梁1与后立柱6之间设有平衡机构,所述的平衡机构包括设在底座8与前后顶梁之间的摆杆4,摆杆4上铰接有一端固定在后顶梁5上的平衡千斤顶7,所述的前顶梁1、后顶梁5和摆杆4同轴铰接在一起。所述的后顶梁5 的岩层底板上设有充填开采输送机11,充填开采输送机11上设有由两组滑轮构成的滑轮机构10,滑轮机构10上设有将充填物料推向充填区的刮板机14,刮板机14经滑板13和支撑杆15固定在滑轮机构10上,刮板机14的上方设有夯实机构17,充填开采输送机11的支撑架上设有与底座8相连接的后拉移千斤顶12,充填开采输送机11的下方设有倾斜设置的导料滑板13,所述的夯实机构17包括设在底座8上的立柱,立柱上铰接有伸缩油缸,伸缩油缸的前端连有压实板,伸缩油缸的后部铰接有一端固定在底座8上的抬高千斤顶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63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循环氢脱硫除液方法
- 下一篇:麦玉两熟均衡高产的氮肥周年施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