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补偿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26205.7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4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刘花军;孙永涛;顾启林;王通;马增华;林涛;孙玉豹;刘海涛;王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7/12 | 分类号: | F16L2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林桐苒;曲鹏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补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稠油热采的井下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注高温热流体的补偿器
背景技术
在稠油注汽开采过程中,注汽管柱受热后会膨胀伸长,造成应力集中,进而损坏井下管柱;同时通过管壁向油、套环形空间传热,导致热损失增加,降低注汽效果,甚至有可能损坏套管。因此需加入热应力补偿器来补偿注汽管柱伸长量,保护井下管柱。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补偿器,其包括上接箍、中心管、调整环、密封盒、中间接箍、承重环、内管和下接头;
所述中心管的上端连接有所述上接箍,所述中心管的下端连接有所述承重环;
所述密封盒套设于所述中心管的中部或上部,并且所述密封盒的下段与所述中心管连接,所述密封盒上端与所述调整环相连接,所述调整环与中心管连接;
在所述承重环的外围套设有所述内管,所述内管位于所述密封盒的下部,所述内管和密封盒通过所述中间接箍上下连接起来;
所述内管的下端连接有所述下接头,所述下接头与所述中心管下端之间设置有一段空间。
优选地,在所述中心管与所述调整环之间装有压环。
优选地,在所述密封盒的上段与所述中心管之间设置有密封材料。
优选地,在所述密封盒的上段与所述中心管之间还设置有隔热环。
优选地,所述上接箍的外围焊接有上外管,所述上接箍与所述上外管之间填充有上隔热体或隔热材料。
优选地,还包括下外管,所述下外管的上端与所述中间接箍连接,所述下外管的下端与所述下接头连接,所述下外管与内管之间填充有下隔热体或隔热材料。
优选地,所述补偿器内部的流通通道均为掏空形成的圆柱体。
优选地,所述补偿器是注汽管柱的补偿器。
与有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补偿器,中心管的下端与下接头之间有一段空间,因此中心管可以发生相对运动,从而补偿注热管柱在热应力作用的膨胀伸长量,从而降低了应力集中、保护注汽管柱,具有良好的补偿功能。
(2)传统的补偿器一般不具有隔热措施,虽然部分现有的热应力补偿器具有隔热措施,但只是补偿器的局部具有隔热措施,接箍等部位不具有隔热措施。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补偿器,通过采用以下三个方面隔热措施:一、上接箍与上外管通过配合焊接到一起,中间填充有隔热体或隔热材料;二、中心管与密封盒之间填装有隔热环和/或密封材料;三、下外管与内管之间填充有隔热体或隔热材料,从而使补偿器整体具有良好的隔热保温功能,能有效减少注汽过程中的热量损失,提高注汽效果,适合稠油热采耐高温、隔热保温的要求,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补偿器,结构简单,性能可靠,使用方便。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补偿器,采用耐高温材料,能承受300℃高温,能连接到注汽管柱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补偿器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上接箍,2-上外管,3-上隔热体,4-中心管,5-压环,6-调整环,7-隔热环,8-密封材料,9-密封盒,10-中间接箍,11-承重环12-下外管,13-下隔热体,14-内管,15-下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补偿器,包括上接箍1、中心管4、调整环6、密封盒9、中间接箍10、承重环11、内管14和下接头15;
中心管4的上端螺纹连接上接箍1,其下端螺纹连接承重环11;密封盒9套设于中心管4的中部或上部,并且密封盒9分为上、下两段,其下段与中心管4螺纹连接,上段未与中心管螺纹连接,并且上段与中心管形成环空。密封盒9套上端与调整环6螺柱连接,调整环6与中心管4螺纹连接;在承重环11的外围套设有内管14,内管14位于密封盒9的下部,内管14和密封盒9通过中间接箍10上下连接,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内管14的下端螺纹连接有下接头15,下接头15与中心管4下端之间设置有一段空间,中心管4可以在此空间内发生相对运动,从而补偿注热管柱在热应力作用的膨胀伸长量,降低应力集中、保护注汽管柱。
为了增强中心管4与调整环6、密封盒9之间的密封性能,在中心管4与调整环6之间装有压环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62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