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气采样枪用过滤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426013.6 | 申请日: | 2013-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5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 发明(设计)人: | 殷晓红;王育;张金丽;佟瑶;冯明华;张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B01D46/24 | 分类号: | B01D46/24;G01N1/24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高媛 |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采样 过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火力发电厂脱硝系统出口烟道烟气采样枪用过滤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解火力发电厂脱硝系统出口烟道的烟气成分,借以对脱硝剂给出最佳的配比和提高脱硝效率(包括烟气成分的改变),都要在脱硝设备性能试验(包括脱硝设备性能验收及设备改造前后的性能试验)中对烟气进行采样,并对样品进行化学分析。采样时要使用烟气成分采样枪,采样枪枪管部分由不锈钢管制成,将其枪头插入烟道中,通过采样泵将烟气抽入到吸收瓶中。
由于枪管的两端为敞口式,直接将烟气吸入采样系统中,烟气中所含粉尘(0.05~600μm)将附着在采样枪管壁、阀头和吸收瓶中,造成采样系统通路堵塞,甚至冲蚀各部件,既影响正常的采样烟气成分的分析,也影响采样枪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的烟气采样枪直接吸入烟气,烟气中的尘粒附着在采样枪管壁和吸收瓶中造成采样通路堵塞,影响烟气成分的分析和采样枪使用寿命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烟气采样枪用过滤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烟气采样枪用过滤系统包括滤筒和防护网,所述滤筒为一端敞口而另一端封闭的滤筒,滤筒的封闭端的形状为弹头形,所述滤筒为木浆纤维纸质滤筒,滤筒的敞口端用于安装在枪管的烟气入口端,防护网的形状与滤筒的形状相同,防护网套装在滤筒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滤筒有效地滤去了采样烟气中的粉尘(0.05~600μm),防止粉尘进入采样枪和采样系统中,滤筒孔径小,透气量大、阻力低和效率高,而且过滤面积大,不仅有助于提高采样烟气成分分析的准确性,准确度相比现有的80%提高到了95%以上,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粉尘进入采样枪,避免造成堵塞及灰尘对采样枪的冲蚀,大大地延长了采样枪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可使采样枪的使用寿命相比现有的使用寿命(50~70小时)提高了20%-40%;防护网可以有效地保护滤筒,使滤筒不致于在采样枪从插入到抽出全过程中的损坏;二、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安装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形成的过滤式烟气采样枪能很好的应用于火力发电厂脱硝系统性能试验的烟气采样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系统的烟气采样枪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烟气采样枪用过滤系统包括滤筒5-1和防护网5-2,所述滤筒5-1为一端敞口而另一端封闭的滤筒,滤筒5-1的封闭端的形状为弹头形,所述滤筒5-1为木浆纤维纸质滤筒,滤筒5-1的敞口端用于安装在枪管1的烟气入口端,防护网5-2的形状与滤筒5-1的形状相同,防护网5-2套装在滤筒1上。
本实施方式的滤筒的过滤粒径与粉尘的粒径(0.05~600μm)相同或小于粉尘的粒径(0.05~600μm)。本实施方式使用时与防护罩(法兰盘4-1、防护圈4-2和多个支柱4-3)配套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滤筒可自行用滤纸板卷制而成,也可用成型的滤纸管截取一段制成,可选用美国、西欧优质高效木浆纤维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防护网5-2为金属防护网。如此设置,防护网强度大,对滤筒的防护效果好。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防护网5-2为不锈钢圆孔或方孔防护网。如此设置,防护网对滤筒的防护效果好。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防护网5-2的孔径为0.8mm~3mm。如此设置,既能保证滤筒能过滤气体,又能起到对滤筒的防护。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三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过滤系统还包括管箍5-3,管箍5-3用于将滤筒5-1安装在枪管1的烟气入口端。如此设置,插装更换方便。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二或四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公司;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60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