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封闭空间的空气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25220.X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9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朱德意;熊志才;杨华超;程大勇;余学龙;徐新辉;蔡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汉超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1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封闭 空间 空气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特别涉及封闭空间的空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及科学技术的发展,通讯、电力、分析等领域建造了越来越多的户外基站,为了使户外基站里的设备能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内,减少故障发生率,每一机柜都需要配备若干台空气调节器,从而带动了机柜空气调节器的迅猛发展。
伴随着电子集成技术的发展及土地成本的不断攀升,对户外机柜的体积提出了严格限制,与之相匹配的空气调节器的体积也随之变小。现有的机柜空气调节器都以嵌入式或半嵌入式安装在机柜壁上,进风口、出风口都处于前面板平面上。考虑到空气调节器的防尘防水性能,进出风口不能直接以空的形式。如果采用传统的水平布置的进风口、出风口,由于进风口、出风口在同一个平面上,他们的距离没有足够大的话,会出现热流量短路现象,具体分析如下:
1、进风口由于面积小,风速大,因此会形成局部负压,使得从出风口出来的热风被“吸”了下来,而不是自然对流中的热气上升;
2、进风口、出风口的导向,导致热风也具有向下流动的趋势。
当空气调节器的出现热流量短路现象后,空气调节器中的散热器就失去了散热功能,使得整个空气调节器失去作用,从而导致内部的电子设备因高温而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封闭空间的空气调节装置,解决了风阻大、噪音大、热流量短路等技术难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封闭空间的空气调节装置,所述空气调节装置包括机柜;所述机柜进一步包括:
进风部分,所述进风部分形成于所述机柜的前面板的下部,包括形成在前面板基片上的向外凸出的第一凸出部组、与所述第一凸出部配合形成进风口的向内凹的第一凹入部组,所述进风口的走向倾斜于水平方向,配合形成进风口的第一凸出部高于第一凹入部;
出风部分,所述出风部分形成于所述机柜的前面板的上部,包括形成在前面板基片上的向外凸出的第二凸出部组、与所述第二凸出部配合形成出风口的向内凹的第二凹入部组,所述出风口的走向倾斜于水平方向,配合形成出风口的第二凸出部高于第二凹入部;所述出风口的进风方向与所述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相反。
根据上述的空气调节装置,优选地,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走向之间的夹角是直角或钝角。
根据上述的空气调节装置,优选地,所述凸出部呈半穹顶状或棱台状或半球状。
根据上述的空气调节装置,优选地,所述进风口或出风口的走向与水平方向间形成不大于45度的锐角。
根据上述的空气调节装置,可选地,在进风部分,相邻进风口之间的基片的两侧分别为凸出部、凹入部,该部分基片倾斜于所述前面板的平面。
根据上述的空气调节装置,优选地,在出风部分,相邻出风口之间的基片的两侧分别为凸出部、凹入部,该部分基片倾斜于所述前面板的平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形成进风口、出风口的凸出部和凹入部都倾斜一定的角度,且方向相反,彻底解决了热流量短路问题。在外拉伸凸出部时,同时将另一边的基片向内拉伸一定高度,并使进风口或出风口之间相互连接,减少了风口之间垂直风向的钣金的面积。当空气流向进风口或流出出风口时,由于开口面积的增大,可有效的降低空气的流速;空气以大于90度的角度撞向进风口或出风口,阻力更小,降低了前面板与空气产生的噪音。
在拉伸下一个凸出部时,凸出部的根部与上一个凹入部连接起来,使两排进风口或出风口之间的钣金成一定的角度,进一步减少风的阻力、空气与前面板之间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出风口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气通过出风口时的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实用新型。为了教导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变型。由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下述可选实施方式,而仅由权利要求和它们的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汉超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汉超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2522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